云南鲁甸大学生村官4个小时刨出一条生命
2014-08-08 09:33: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聂 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巧家县新店镇新寨村大学生村官饶祥胜(右二)带领灾区村民搭建帐篷。王桂秀摄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这是云南省14年来遭遇的最强的一次地震,给当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面对灾难,昭通市800余名大学生村官迅速投身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国各地的村官同行们也在第一时间尽责尽力,共同谱写了一曲与灾区群众守望相助的“青春曲”。

  村官情侣与时间赛跑

  地震发生时,大学生村官、鲁甸县龙头山镇营盘村副书记杨枭正在地里收花椒。惊魂未定的他迅速下山,召集到9位村民,刨废墟、救村民。

  杨枭救的第一个村民是40岁的刘文,当时刘文和他的大伯被埋在倒塌的房屋底下,而刘文的头还露在外面。杨枭指派其中7位村民,重点施救刘文大伯,自己则和另外2个村民负责救刘文。由于没有施救工具,他们就徒手刨,等把两人刨出来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我的命,是杨书记用手刨出来的!”刘文感谢杨枭的救命之恩。

  为了抢救更多的群众,那一夜,杨枭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他又喊了4个村民,用木梯子做了一个简易担架,把村里腿被砸断的一位妇女送去镇上救治,原本到集镇只有15公里的路,他们却整整走了近10个小时。

  大学生村官王印,是杨枭的女朋友。她被安排在镇上临时成立的“遗体服务站”,负责遗体登记、疏导群众心理和后勤保障等工作。“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多遗体,真的很害怕,但在救灾的节骨眼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8月6日,记者采访当地大学生村官时,得到的回答是,“现在没时间,等忙过这阵再说。”为争取72小时黄金救援期,抢救生命成了灾区村官们的头等大事,他们在与时间赛跑!几天来,不少村官连父母都没有通一个电话,“我们不想让家人担心,也顾不上儿女情长。”

  3天只睡了5个半小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把刚刚任职半年、毫无准备的大学生村官饶祥胜推上了救灾一线。地震发生时,巧家县新店镇新寨村主任助理饶祥胜,正在村委会三楼办公室里整理材料。几分钟后,带着几分恐惧的他和其他9个村干部挨户查看灾情,排除险情。

  新寨村有30个村民小组、1300户、5429人,这一查就一直查到了第二天上午10点。让他欣慰的是,走访下来,全村只有1个重伤、5个轻伤,没出现一例死亡。“回到村部后,说真的,连站的力气都没有了!”饶祥胜说。

  没顾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饶祥胜又投入到上报灾情、发放救灾物资、协调志愿者等工作中,他每天只能吃一顿饭,睡觉更成了奢望。“3号晚上没睡,4号晚上睡了1小时,5号晚上睡了4个半小时。3天累计‘猫’了5个半小时。”

  这几天,让饶祥胜感到最难的事,就是公平发放救灾物资。由于物资紧缺,有村民没有分到帐篷,就找村干部理论。为此他搞了一个“公示制度”,所有物资发放情况公示上墙。即便遇到个别不理解的村民,哪怕对方“火药味”再浓,他也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遭这么大的灾难,谁心里都不好受,我们承受一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鲁甸县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管理股范怀永股长讲述了一个村官“赶考”的故事。3日上午,乐红镇利外村大学生村官沈国银接到市人社局定向招聘事业单位的面试通知。下午,正当他准备从镇里出发时,地震发生了。那一刻,他心中的唯一念头就是救人。于是,他毅然放弃面试机会,报名参加了镇临时救灾队。“面试路上的这道考题,也是我人生的一道选择题,我无怨无悔。”

  红石岩村是巧家县受灾最重的,几成一片废墟。2011年选聘到包谷垴乡洼落村的女大学生村官梁娟,第一时间赶到红石岩村,为群众发放干粮1216件、矿泉水3823瓶。“这些年轻的村官,有些是前年到岗的,有些是去年到岗的,有的刚上岗几个月,面对灾难,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把每件事尽可能做得最好。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巧家县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管理股负责人王桂秀说。

  灾难中的鲁甸并不孤单

  全国村官一家亲。

  鲁甸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各地村官感同身受。

  他们心系灾区,纷纷通过微博汇聚爱心,驰援灾区。

  在得知灾区最缺帐篷、棉被、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后,云南勐腊县易武乡纳么田村大学生村官保虎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了为地震灾区献爱心倡议书:“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就是一座爱的堤坝;我们的手牵在一起,就是一座情的长城……”于是,云南省嵩明县大学生村官行动起来了,四川省北川县大学生村官肖琳也行动起来了,纷纷组织当地村民捐款捐物,献上一份爱心。

  “是志愿者协会吗?我想组织志愿者前往救援。”云南彝良县荞山镇田坝村副书记陈仕富在第一时间拨通了鲁甸团县委的志愿者服务热线。4日一早,他就带着5名志愿者火速赶到鲁甸团县委,接受统一指挥。目前,陈仕富的临时职务是“志愿者总调度”,安排1000多名志愿者到医院帮助安顿、陪护伤员,到民政局卸载搬运救灾物资,到安置点帮助搭建帐篷。

  “其实,灾区需要的是专业的救援队伍,不专业的志愿者去多了,有时反而添乱!”云南省水富县大学生村官李西桂深知,救灾既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为此,他通过网络吁请同行:不要转发未经核实的相关信息;服从当地的统筹安排;不要盲目自行进入灾区,先让专业团队进入争取黄金救援时间。

  昭通市昭阳区大坪子村书记助理余德勇创作的一首名为《大山里》的诗歌,感动了许多同行。“在大山里,我踏平坎坷,迈出迷茫,矢志不渝,守护多灾多难的村庄。在大山里,我掺合血泪,抹去惆怅……”

  大灾之中,鲁甸不孤单,鲁甸的大学生村官们也不孤单!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