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使用和管理工作,选派241名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任职,投身扶贫攻坚的具体实践,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蒙自市建立科学的定岗机制,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个人特长、居住地及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分配,确保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最大发挥;石屏县从全县建档立卡的23个贫困村中,确定6个工作难度较大又具有发展潜力的村子,让大学生村官与用人村委会进行双向选择,保证大学生村官住进村、沉下心、使上劲;元阳县按照“自愿选择、方便工作、原籍优先”的原则,鼓励大学生村官向贫困村流动,对没有大学生村官的贫困村,由组织部及时调整配备,实现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全覆盖……2015年,我州结合实际,根据贫困村需求和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及个性特点,采取“人岗相适、双向选择”的方式,向建档立卡贫困村派驻大学生村官241名,并编入驻村扶贫工作队。
实际工作中,我州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高、信息灵通、学习速度快的优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开展脱贫攻坚专项调研、政策宣传、大数据管理等工作,帮助村“两委”班子研究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及脱贫计划。建水县、绿春县大学生村官利用“乡村夜校”“村村响”、远程教育平台等载体宣传中央、省、州利农惠农政策、新农合、新农保、农村补贴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帮助群众知政策、用政策;弥勒市大学生村官探索农村电商助力脱贫的发展道路,运用党建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农户查询农产品价格和农业技术,依托知名电商平台将所在贫困村特色优质的农产品进行网上代销。
为了进一步完善制度,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我州建立县乡村三级考核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相结合的“3+3”考核制度,全面客观评价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中的能力和水平。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定向公务员及事业人员招录考试中,严格做到工作不优秀的不推荐、考核不合格的不推荐、群众不满意的不推荐,形成良好的评先推荐导向,激发大学生村官扎根贫困村干事创业的热情。个旧市建立“督查+考核”机制,通过不定期走访、电话督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情况,并将大学生村官日常表现与年底考核挂钩。元阳县以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为重点考核内容,全面考核大学生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培养、使用、奖惩的重要依据,鼓励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