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镇18名大学生村官自工作以来,经历了最初的陌生、新奇、不安,到如今的熟练、坦然、从容。
一是赋予感情,赢得群众认可。初到时,群众对这些在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观望、怀疑、保持距离。但是,他们积极进取,团结互助,把群众当作知心朋友,时常融入在一起聊天、谈心。工作中,做到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声谢谢,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让大学生村官体会到了群众的朴实、憨厚和热情,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二是勇于实践,增强自身能力。作为大学生,学识渊博、知识丰富、理论深厚,但相应的是缺少与社会接触的经验,缺少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而在农村,很多事情都需要亲身实践,需要走访入户,需要和农户面对面交谈。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前凭空想象,道听途说。他们结合计生、新农合等工作的开展,进村入户,摸排情况,拿到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是敢于吃苦,锻炼自身意志。既然选择了走向农村,选择了做一名村官,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没有周末,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没有舒适的环境,学会坦然面对,尝试着去接受。拆迁、计生、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往往是难以想象的。但他们学会了迎难而上,没有因为困难就放弃、就退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忍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真正锻炼了自身的意志,做到了不断的成长。
四是团结合作,发挥班子力量。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但是他们却没有以此自居,处处标榜大学生村官。反而在工作中融入群体,能处理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做到既能当主角,也能当配角,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是分清主次,做好本职工作。农村工作很复杂,党建、民政、卫生、维稳、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在这些复杂繁琐的工作中,他们学会抓重点,分主次,学会统筹兼顾。如“两节”期间抓好安全工作,特别是维稳和烟花爆竹的燃放等。而对于各种理论的学习,则做到循序渐进,环环紧扣,当做一项常规工作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