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主席,前些年群众积极响应退耕还林的号召,大片的耕地都种上了竹子,你看看这满山翠绿的竹林,咋就不见群众砍去卖呢?”云南省水富县太平镇盐井村主任助理郑静问道。
“现在竹子收购价格太低,加之运输不便,群众都不愿砍。镇里打算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发展竹编产业,打造竹编品牌,助民脱贫致富。” 太平镇人大主席唐家龙回答道。
这是今年初,郑静随唐家龙入户走访路上的一番对话。
太平镇,民风淳朴、山川秀丽,曾荣获“省级文明小城镇”、“省级卫生镇”、“昭通宜居镇”等称号。但受制于交通等因素,目前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06户、3831人,贫困人口占比大,脱贫攻坚压力大。为此,太平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将竹编产业纳入全镇发展规划,镇里成立了竹编协会,各村成立了分会,并给予人财物支持。考虑到大学生村官接受新事物快、信息灵、熟知新媒体运用等优势,采用“政府+协会+村官+农户”的形式,给全镇大学生村官压担子,让他们担任竹编协会理事,力推竹编产业发展。
目前,太平镇已先后在盐井和复兴两个村开办过建档立卡贫困户竹编工艺技能培训班,培训出一批竹编能手。他们编织的簸箕、水果篮、筛子、花篮等工艺品,做工精致、造型新颖,除在当地集市销售外,还在周边县市重大节庆上展览销售。今年3月,在“云南?水富?太平第三届桃花文化旅游节”上,竹编工艺品一经亮相,游客们争相购买,并当场下了很多订单,一举打响了太平镇竹编名牌,竹编产业扶贫初见成效。贫困户白永富说道,“我现在编得还不是很好看,但三个月竹制品已经卖了2000多元。再学学,以后肯定能在这上面挣更多钱。”
眼下,太平镇的大学生村官们纷纷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给“太平竹编”打广告,在提高太平镇竹编产品知名度的同时,期待竹编产业早日成为富民的 “绿色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