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巧家:“志智双扶”摘穷帽,奋发自强奔小康
2020-08-19 16:4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文泉鹏 刘礼阳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巧家县辖16个乡镇、184个村(社区),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有179个贫困村,贫困基数大,脱贫攻坚启动之初,基础薄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全县挂包干部和57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深入到村组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讲三评”等主题教育活动,展开了一场贫志共扶、贫愚共治的攻坚战,紧紧抓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这一关键,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和“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的精神,实现了脱贫摘帽的最终目标。在这一场脱贫攻坚战中涌现了一个个不等不靠、奋发图强的故事。

  贫智共扶,激活致富“源动力”

  昭通市烟草专卖局驻包谷垴乡红石岩村扶贫工作队员蔡忠山是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驻村以来,积极组织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三讲三评”“五好家庭”等活动,激发正能量,引导红石岩村村民实现“靠奋斗脱贫”,村民们纷纷表示:“老蔡,是红石岩村群众的贴心人”!

  包谷垴乡红石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树青一家7口人,李树青常年在外务工,由于无劳动技能,只能做一些苦力活,收入微薄,5个小孩由妻子一人教养,而李树青妻子本人有智力障碍,对5个小孩无法管教到位,导致在红石岩小学读书的3个小孩经常无故迟到、早退、逃学,学校老师头疼不已。只有抓好教育才能斩断贫穷的代际相传问题,山里的孩子只有读好书才会有走出大山的机会,蔡忠山多次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上门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并在节假日期间送柴米油盐慰问、到学校督促鼓励孩子学习,通过反复督促劝导,李树青小孩逃学、厌学问题总算得到了改善,成绩也在不断提升。

  为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有效帮扶贫困优秀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蔡忠山牵头拟定了《红石岩村贫困学生资助和奖励办法》,建立助学基金制度,以鼓励在读学生铭记党恩,自强不息。同时,蔡忠山积极争取教育帮扶资金,组织开展“金秋助学”物资捐赠活动,向学习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及学习所需的文具。

  贫志共扶,激活致富“干细胞”

  巧家县工商联驻大寨镇哆车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杨天坤是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以来,始终坚持“六个精准”工作原则,带着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和帮扶干部走到每一户了解存在制约脱贫的短板,做到充分分析、精准施策,带头到每个村民小组巡回开展政策宣讲、感恩教育,让贫困群众在思想上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

  大寨镇哆车村漆树村民夏选朝,全家6口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家里只有2个劳动力,1个孩子读高中,2个孩子读小学,家庭负担重,妻子体弱多病,常年的医药费用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2015年通过村民小组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针对夏选朝家情况,第一书记杨天坤多次上门,给他讲国家扶贫政策,讲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先进经验,夏选朝坚定了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主动报名参加技能培训。2015年底申报了危房改造项目,用自己所学的建筑技能,盖起了新房。2016年初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走访动员外出务工,宣传了外出务工政策,夏选朝决定出去闯一闯,凭着勤劳的双手,夏选朝从打临工开始,逐步积累了经验,依靠房屋建筑方面的特长,开始承包建筑工程,通过不断地努力,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夏选朝有了致富能力后仍然想着家乡还有着许多像他一样需要帮助的乡亲,主动动员20余人和他一起外出务工,稳定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2016年底夏选朝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000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

  智志共扶,激活致富“基因库”

  巧家县大寨镇车坪村是彝族聚居的民族村,民族文化浓郁。车坪村石灰窑村民李仁荣是一名普通农民,三个孩子尚在校读书,母亲周兴云年老多病,大女儿李清艳又是聋哑一级残疾,生活的重担沉甸甸的压在李仁荣一人身上,又加之母亲生活难以自理,李仁荣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在附近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很是困难,2013年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挂钩帮扶干部李啟军在第一次走访李仁荣户时详细了解了他家情况,主动联系巧家县特殊教育学校为李清艳争取到免费入学机会,在走访后和驻村工作队员及村干部集中研究帮扶计划,把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周兴云和李清艳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并帮助李仁荣填写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材料……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减轻了李仁荣生活压力,李仁荣感动的同时也清楚的认识到脱贫致富要靠自己努力,现在扶贫政策好,还有干部一起出谋划策,一定可以早日摘掉贫穷的帽子。

  2016年,李仁荣申报危房改造项目,没钱请工程队就靠自己边打工挣钱边自建,夫妻两人每天起早贪黑,早早下地干活,然后去做零工,晚上盖自家的新房,经过一年努力,李仁荣的新房终于建成入住。借着新房在路边的地理优势,李仁荣有了开一个百货店的想法,李仁荣和帮扶干部李啟军聊到自己的想法后,得知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可以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万元,国家贴息使用三年,于是惠及大家的百货店开张啦,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同时也多一点收入。2017年,李仁荣发现在农村修建房屋的人越来越多,建筑材料运输需求大,他找亲戚朋友借了一笔钱,买了一辆小型货车,开始早出晚归的拉货,2017年底,李仁荣光荣摘掉了贫穷的帽子。李仁荣很自豪地说:“只要肯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都能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