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吃香
2013-04-17 11:25:00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作者:陈晓青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大学生村官吴隆扎根农村4年,如今拥有了自己的合作社,对于未来他自信满满。刘伟摄

  上周,经过首轮资格审查和面试后,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分头将报名参加2013年浙江省大学生村官择优选聘的名单报到了团省委。据悉,这是首次将名额落实到高校,岗位覆盖全省范围。

  从2007年至今,大学生村官招聘已经历时7年。去当村官已为大学生所接受,且报名人数逐年激增,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报名人数逐年激增

  在温州医学院学院路校区门口,“大学生村官选聘”——一张硕大的牌子引来过往学生的关注。

  今年大学生村官择优选聘由省内各外35所高校报名推荐。省里今年下达给我市高校择优选聘的名额为55名。

  相比社会公开选聘,面对高校择优选聘的要求更高。其要求为一本专业应届毕业生或研究生,且为中共党员。据了解,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村官招的人数较多,有些岗位还报不满,但到了2011年,村官需求人数稳定,报名人数开始激增,对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聘越来越激烈。

  温州大学今年列入全省村官选聘高校,35个推荐名额吸引了120多名学生报名,其中有多名研究生。

  “虽然村官的招聘名额有限,为本校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提供了1%的就业率,也是很不错的。”温大就业处副处长陈宏毅表示。

  三个问题考察学生

  “你是否愿意到农村去服务,并同意被调剂?”“你对农村事务的了解情况?”“解决农村日常事务的能力?”——这是温州大学学生面试的必答题。

  “从是否愿意被调剂的问题中,最能看出一名学生对服务农村建设的意愿,是选拔的重要参考依据。”以评委身份参与学生面试的陈宏毅表示。

  “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先到农村锻炼几年,对我们来说是条好出路。”采访中,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这样说。

  “目前,走上村官岗位的温大学生有四十多位。”温州大学团委老师曾国仕介绍。

  大学生村官都在做什么?

  “我们做的事情很细碎,最基本的是政策传达,写公文,解决纠纷,为农民收集信息,服务农业等等。”曾在平阳县山门村做村官的温州医学院毕业生池长晗说:“当村官有农业知识最好,没有的话,你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农村的心。”

  五条出路促其成长

  2011年,温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钱燕等以《当前大学生村官现状和发展出路研究》为课题,对我市部分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分析。课题显示,5%的村官具有农业对口的专业知识,12%的村官认为,发挥专业特长是成为一名合格村官的条件,5%村官认为其最大阻碍是缺乏科技知识。

  同时,调查显示,很多村官充当“跑腿子”和“笔杆子”的角色,部分大学生将其视为跳板,顺口溜“村里转一圈,回去把书看”就是最形象的体现。“不管什么动机进入村官行列,作为政府部门要肩负起管理和培养的责任。”指导这个课题的温州大学教师章志图表示,不能只管任职不管发展。

  “目前任期满的在职‘村官’出路主要有5种形式: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继续学习。”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士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我市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900多人,目前在岗1800多人。其中,通过竞争性选拔等方式,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拔科级领导干部17名,1500多人通过考录进入公务员队伍和企事业单位,共有160多名大学生村官在村和社区任职的同时进行自主创业,自主创业项目数量57个,创业总投资1800多万元,涉及信息咨询、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种植养殖等行业。初步形成了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多样发展的职业发展机制。

  政府在扶持和推进村官发展上下了很大力气,大学生村官在报考公务员、定向招考等方面都享受政策倾斜。苍南县先后有70多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实施多项措施为村官创业提供平台。去年7月,由金许阳、庄素芳等6名大学生村官创立的洞头欢乐岛旅行社引起关注,也是当地政府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新探索。

  记者手记>>>

  村官不是捷径

  “村官不是官,更不是通往官场的捷径,只有扎扎实实服务于农村,才能有成绩。”温州大学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到农村去”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选择。然而,尽管有一些大学生村官能扎根基层,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可是不少人处境尴尬。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在农村无所适从,有的被晾在一旁,有的“身在农村心在外”,更有甚者,将其作为跳板,用以填充履历。诚然,这种窘境归咎于一部分人,恐怕并不能得到根本改善。要让大学生村官真正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让大学生得以实现自身价值,还需长效机制,并不断完善和探索。

  村官吴隆尝甜头——

  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创业

  在年初揭晓的我市首届大学生村官优秀创业项目评选中,瑞安市“绿趣园”果绿蔬专业合作社凭借“带农致富、绿色环保、让荒地变良田”等创业特色当选。创办该公司的是瑞安市陶山镇沙洲村村主任助理吴隆。

  从当上大学生村官到公司负责人,仅仅3年时间,吴隆尝到了创业甜头。

  2006年,吴隆从绍兴文理学院经济贸易专业毕业;2008年12月,考取大学生村官;一届三年期满后,他又续约继续当村官。

  在村长助理岗位上,吴隆常常独自走在田间,走进乡亲家里。吴隆大学学的是经济贸易专业。了解到“传统农业滞后,加上对供求关系把脉的不准确,使村民在致富路上总是磕磕碰碰”后,他凭借专业知识,筹集资金创办了绿趣合作社。“把农民手中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不仅变荒田为良田,我们还将一部分生产种植自主权交到村民手中,由村民负责绿趣芽菜的培植,我们承担销售,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绿趣合作社总投资50万元,流转土地57亩。“去年种植24个大棚的大番茄,就要进入收获阶段。另外24个大棚的新品种水果,目前已经进入育种的有‘羞姑娘’(学名酸浆,也叫灯笼果)和新品种西瓜。”说起即将看得见的果实,吴隆语气中充满期待。

  “一手抓创业,一手抓农村服务,何乐不为。”吴隆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