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73名学子拜村支书为师在田野里修学分
2016-07-21 10:51: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陈胜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为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的学子们与农民一起劳动、调研农产品加工。

  调研当地生态林发展情况、学习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调查当地农民增收状况、科技助力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这几天,浙江农林大学森林保护141班的学生曹红燕,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九合乡后业岭村跟着党支部书记张阳仁在田间地头忙活着,她要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跟着农民学习田间劳动、了解村务管理,培养自己对三农的情感。 

  村官学院学生驻村实习修学分 

  曹红燕是我国首个大学生村官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的学员。从2015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与金华市开展合作,利用暑假选派村官学院的学生前往金华开展赴村实践活动。今年711日到17日,该村官学院又选派了曹红燕等73名学员,全部“进驻”到浙江省金华市的兰溪、武义、浦江、东阳等11个县(市、区),开展以“探寻乡村人文美,寻访乡村环境美,探寻乡村致富美,寻访乡村制度美”为主题的驻村实习。 

  和一般大学生利用暑假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不同,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的驻村实习是他们课程的一部分。跟着农民学插秧、帮助村民设计庭院、指导农户培育果苗、与村干部一起宣传垃圾分类、协助群众规划乡村旅游项目……他们通过与农民们同劳动、参与村务管理,不仅深入调研农村情况、学习务农技术,而且要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基础上提交实践报告,最终可以获得两个学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驻村实习,曹红燕觉得到农村经济条件虽然比不上城市里,当地的网络也都是刚刚开通,但是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比较好,村民也都很朴实、关系融洽。尤其是跟着村里的干部忙前忙后,让曹红燕深刻感受到了做一名合格村官的不容易,也对自己缺少哪些能力,今后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后业岭村不少青壮年常年在外工作,平时留在村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714日,曹红燕专门协助村里组织了一场集安全教育、文艺演出、科普宣传为一体的活动,吸引了200多名老人和孩子参与,大家在接受科普和安全教育的同事,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快乐的笑容。曹红燕也后货了满满的成就感,曹红燕说:“大学生村官做的多,才能学的多,不懂的地方虚心向老干部请教。为乡亲们办实事,才能得到大伙的拥护。” 

  后业岭村党支部书记张阳仁说:“原本以为这些城里的大学生,知识利用暑假来村里随便看看,没想到他们很快就融入到村民中去,不仅跟着村干部和村民学务农、了解村务、调研农村现状,还发挥他们的科技文化方面优势,为村民组织科技文化活动,让留守的孩子和老人在一起,感受到了温馨和快乐。他们都是好样的。” 

  驻村实习就是要拜农民为师 

  “今年暑假,我们村官学院的所有学员,都要参加各种形式的驻村实习,其中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到金华地区的73名学员,分赴兰溪、武义等县市区的农村开展实习,其余同学则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就近在老家附近的农村开展实习。学员们实习的内容以调研农村情况、共同参与劳动为主,不少学员还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习时间方面,则根据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一般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指导老师叶斌说,驻村实习是村官学院的必修课程,学员完成实习任务可以获得两个学分。 

  村官学院的学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42班的沈雨婷和其他5名同学,驻村实习的地点是金华开发区洋埠镇青阳洪村。他们驻村的第一项任务是学习种水稻,虽然此前大家都没种过水稻,但是大家都觉得种水稻是了解农村的基础,通过插秧体验,更好地感受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对农民生活、农村劳动有了直观的了解。 

  正在插秧的严超琪说,自己虽然来自农村,但这也是自己第一次插秧:“拔秧苗看似简单的事也要有技巧,只有握住它的下端向地面倾斜才能连根拔起。拔完秧苗,我们就开始插秧,踉跄地走在田中开始插秧,及时淤泥溅到了我们的身上,大家依然乐在其中。拔秧插秧拉近了自己和农民之间的距离。” 

  看着大学生们一边认真地跟着自己学插秧,一边向自己询问农业农村的一些情况,金华市经济开发区洋埠镇青阳洪村的村民张友松,觉得这些大学生很实在,如果这些大学生今后真的当村官,肯定会更好的带领村民更好地生活:“这些大学生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学会了拔秧插秧,而且和我们农民一样不怕脏不怕累,就一起下地一起休息,就凭这一点,我就觉得,他们要是当村官,肯定错不了,我要给他们竖起大拇指。” 

  驻村实习让大学生更了解农民热爱农村 

  据介绍,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成立于2014年,依托校内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为志愿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学生提供专业化辅导和规范化培训,以提升学生基层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的。村官学院的所有学员,都是在原有的专业教育基础上,学有余力、能兼顾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自愿报名参加的,他们利用周末等空余实践进行学习和实践。所有学员累积完成22个规定学分并考核合格,可获得村官学院的结业证书。在规定学分中,综合应用模块的2学分需要学员深入农村开展驻村实习,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经认定后可与原专业相应学分进行互认。 

  对于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驻村实习,叶斌表示:“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才,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到基层就业创业会有更多发展机会。我们成立村官学院,不仅仅培养学生去当村官,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基层工作的知识能力、方式方法,具备在基层工作的综合素质,成为一名适应基层工作要求的公共事务管理者,到农村基层开展驻村实践,则是培养大学生对农民的感情,提升农村工作能力最有必要和最有效的方式。” 

  通过深入农村实习实践,不少村官学院的学生对农村有了新的认识,也坚定了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信心。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的陈智,在金华市浦江县浦南街道石埠头村驻村实习,这几天跟着支部书记黄惟善调研当地古村落、总结垃圾分类好做法、到果园帮助农民采摘,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陈智觉得,驻村实习让自己更深层次了解了农村,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真正到了农村,才切实感受到现在的农村的实际,增强对农村、农民的感情。 

   “如果想在大学毕业以后,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或者做一个优秀的农村基层管理人,都需要有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所以我们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农村一线,与农民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是了解农村最有效的实习方式。”通过一段时间的驻村实习,陈智觉得自己不仅学会了很多劳动技能,最关键的是通过与普通农民一起劳动,培养对农民的感情,增强农村工作知识和农村工作能力,树立知农、学农、爱农、志农的理想信念,丰富农村工作知识和实践体验。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