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村官刘训恒:履职有魄力 办事有实力
2017-11-02 15:20: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周妍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9月20日凌晨5点,刘训恒比整个村庄的大多数人都醒得早一些。按照惯例,今天他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开车赶赴6公里外的菜市场,为村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购食材。这条路他走了很多次。

  2009年,刘训恒报考大学生村官,到浙江省义乌市稠城街道堂阁村担任书记助理一职,随后又转岗至福田街道西罗店村担任支部委员、书记助理。今年3月,在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刘恒训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办好是他参选时的承诺之一。

  西罗店村的养老中心是2015年建起来的,一直以来,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全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在养老中心吃饭、打牌,互相取暖陪伴。西罗店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居多,留下了一群留守老人,刘训恒认为老有所养不仅指物质上吃穿不愁,也指精神生活上有乐子有盼头,村委会在养老问题上可发挥的空间还有很多。所以他走马上任后,将养老中心的集体聚餐时间由一个月2天增至一个月6天。原本建在公厕楼上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于8月初搬进了新建的小木屋,专业的厨师和食材配送链使中心的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这是我在参加换届选举时亲口对乡亲们说的,说到就要做到。”

  为老年人排忧解难是刘训恒一贯的追求。今年5月,他还做成了一件村里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一桩难事。西罗店村在籍村民不到300人,共有9个姓氏。其中王姓是大姓。按照村里习俗,如有老人去世,须将遗体在村祠堂摆放几日。由于农村宗族观念较强,王姓人家限制其他姓氏的老人遗体进祠堂,曾为此发生多起纠纷。

  5月某天的一个晚上,忙了一天的刘训恒接到村民老杨的电话,说家里的老人已经不行了,随时有可能停止呼吸,老人的遗体进不了祠堂怎么办。“小刘,你帮我想想办法吧!”老杨在电话里希望刘训恒帮个忙。接到求助,刘训恒立马召集村两委干部商定方案。大家一合计,决定将村里的一间公房改造成祠堂。但涉及到村民老黄的一部分耕地,上一届村委会就找老黄谈过这件事,由于老黄坚决不同意,就一直拖到现在。

  老杨父亲生命垂危,这事越早敲定越好。刘训恒和村干部连夜敲开了老黄家的门。村干部半夜1点多上门,老黄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打动,可是对于公房改造占用耕地一事仍然不肯松口。情理说了一个多小时,也未能打破僵局。关键时刻刘训说道,“老黄,你姓黄,也是客姓,这个事情可是为你们客姓人家着想的。你想想,要是今后你们姓黄的人家有老人去世了,遗体不能进祠堂咋办?”一句话把老黄给点醒了,当场表态同意。

  在3天的改造过程中,刘训恒做监督,干苦力,全程参与。改造好的第二天,老杨的父亲安然去世,遗体被抬进了新造的祠堂。老杨紧紧握着刘训恒的手不住地感谢。

  “一心一意对老人好,这样的小年轻不多了!”上任半年,百姓们见证了刘训恒履职的魄力和实力,在西罗店村,他是困难群众的“监护人”,是孤寡老人的“小棉袄”,百姓都说:“他是大学生村官,一心为村里办实事,我们选出这样扎根基层的年轻好干部真是有福气。”

  本报通讯员:方寒英 吴峰宇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