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测量、上门解释政策、发放青苗款……最近,仙居县下各镇里积路村、下张村的21名村干部都在忙着。自8月13日京东仙居数字产业园启动征迁以来,两村村干部同心协力,10天便完成550亩土地的征收签字工作,青苗款发放有序推进,施工队下个月便可以进场施工。
推进速度的背后,是全镇干部高涨的干事创业激情。而一年前,对于县委、县政府启动的征地项目,不少干部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敷衍推诿。转折,始于去年底开始施行的一项制度。
去年11月,为破解村干部管理难题,台州在仙居县试点开展不称职村干部“歇职教育”,村社干部“歇职教育”期间暂停行使相应职权,不享受绩效报酬。这在全县村干部中引发震动,警示效应之下,村两委战斗力明显提升。
亮明底线,干部不再任性
仙居县大战乡对山村村干部徐子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免职。
去年12月,大战乡“换届回头看工作组”了解到,对山村党支部委员徐子敖存在“岗位不胜任”的情况。乡党委讨论后慎重决定,对其进行3个月歇职教育。一开始,徐子敖并不服气。他牵头召开10多次会议,商议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事宜,然而,工作依然停滞不前。
3个月到期,帮扶小组的意见是“建议免职”。这回,徐子敖同意免职:“吃不消干了,就应该让位给适合的人。”现在,他依然是村里的热心肠,帮助乡亲种植吴茱萸增收。
走心教育,唤回干事热情
按照制度规定,“歇职教育”有7种适用情形,包括政治不过硬、岗位不胜任、长期不在岗、工作不作为、办事不规矩、群众不满意等,时间为1至6个月,最长不超过9个月。对整改不到位的干部,应启动辞职、免职、罢免程序。
“‘歇职教育’的重点是教育。”仙居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度中明确“五步帮扶法”,即接受“歇职教育”期间,村干部将经历组织谈话、学习教育、实践检验、返岗申请、返岗工作5个流程。
“五步帮扶法”让张永建歇职一个月后,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2017年中旬,大庙前村的两个省级工程启动征迁工作,40位村民代表签字率未到50%。看反对声浪如此之大,大庙前村村委会主任张永建犹豫了。
不久,他被“歇职教育”1个月。街道纪工委书记、组织委员、驻村干部等组成5人帮扶小组,一边做张永建的思想工作,一边推动征迁工作。他们邀请专家来村里考察,向村民们解释项目规划,还和张永建一起挨家挨户给村民们讲道理。最终,征迁任务圆满完成。
恢复干劲的张永建向街道党委提交返岗申请。重回岗位后,他感慨:“‘歇职教育’及时帮助村干部纠正思想和工作上的偏差,我从帮教小组学到不少工作方法。”
能上能下,激发队伍活力
仙居县中心镇——下各镇工业园区多、重点工程多,矛盾也相对集中,是全县首个试行“歇职教育”的乡镇。镇党委书记杨含呈说:“我们第一个吃螃蟹,也最早尝到甜头。”
根据规定,接受“歇职教育”的村干部虽然继续手头工作,但失去职务,在农村这样的熟人社会,可是件伤面子的大事。村主职干部被停发绩效工资,普通干部则停发误工补贴。双重压力,让村干部再也不敢懒散。
涉及2288户8345人的朱溪水库移民安置用地,5个月内顺利完成土地征收;台金铁路482亩土地征收和99户农户的征迁工作,全部按期完成……一系列中心工作推进成效明显。更让杨含呈欣喜的是,各村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良性政治生态正逐渐形成。
“长期以来,如何管理不称职但还够不上免职、罢免或职务终止条件的村干部,一直是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难题。”仙居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用‘歇职教育’模式,扫除村干部管理的模糊地带,尤其是填补村委会管理盲区。”
截至今年9月,仙居县已对29名不称职村干进行“歇职教育”,目前已返岗工作10人,免职3人,正在接受教育整改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