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定向选调生,2021年5月来到贵州省仁怀市坛厂街道桅杆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董维麒(左)为村民服务。
融入桅杆村的第一步,是与村里的狗和解了。刚到村的一个清晨,从宿舍走往村部的路上,小卖部的狗朝我一阵狂吠。我有点怕,一动不动地立在原地,直到它叫累了。现在,村民家养的狗接纳了我这个“生人”,我走过去,它们就朝我摇尾巴。
桅杆村作为国有桅杆林场所在地,森林覆盖率高达72%,整个村子被青山环抱。依托这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桅杆村争取到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流转土地1500余亩,可为群众增加495万元的收入。在我看来这样一个惠民项目,群众是不会拒绝的,但现实却狠狠打了我一巴掌。
项目刚刚介绍完,参会的大爷大叔炸开了锅。“合同期限25年,谁知道以后什么政策?”“你们这些干部拍屁股走人了,以后有问题我们找谁说理去?”
我听得“蒙圈”了。村书记看出了我的疑惑后,启发我说,做好事也要讲究方法。
于是,我努力答疑解惑,一家一户登门拜访,哪怕是从晨光初现聊到月上中天也不泄气,经过两个多月不懈努力,项目最终落地。那一刻,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感叹,在基层办事,该柔的时候要学会柔。
在脱贫户万正聪家中,这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说起他的三个孙儿,难掩内心的骄傲。“大孙子大学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大孙女读大学四年级,小孙子上高一,成绩很好。”可是前些年,因为供三个孩子上学,万正聪一到开学季心里就发慌,因为兜里没有钱,只能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万正聪说,是教育扶贫的好政策,帮助孩子圆了上学梦。因此,我现在为困难家庭学生审核助学金时,格外认真仔细,生怕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造成遗憾。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走访村里一位81岁独居老人时,我发现老人还未购买取暖用的煤,于是不仅帮助购买了燃煤,还为他修理好火炉。看到排烟管里飘出的缕缕青烟,我心里感到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