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他们的满腔热情,“投身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奉献青春”是他们响亮的诺言,他们共用着同一个名字“大学生村官”。
近来一封习近平复信山东大学生村官张广秀让他们倍感鼓舞与温暖,也更坚定了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信念。而信中的张广秀更是无数大学生村官的好前辈、好榜样,曾患急性白血病的她,一本“病中日记”解开了很多人对村官的误会,一句“病好了,我还回去做村官”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村官,一封习主席的回信也让许多人关注起了这些在农村基层服务的大学生村官。
对村官这个名字,有的人会疑惑“这些人是去做什么的?”,有的人质疑“到了田间炕头能呆得住吗?”这一次张广秀扎根基层书写无悔青春的事迹就是最好回答,她的实际行动印证了来到农村,走进基层,服务农民的坚定誓言,她也更是全中国土地上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代表。
大学生村官这个身份也许并不是那么耀眼夺目,做的工作也不是造就丰功伟绩,可正是他们这一份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朴质情感、“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的真心付出,“为祖国农村建设增光添彩”的无悔奉献,才把更多的活力、更好的知识带到了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农村。
每年都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脱下学士服,拿起镰刀锄,从象牙塔来到大农村,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他们收获的是与农民群众情比金坚的深厚感情,是朴实真理与精神财富,是农村基层的欢迎和农民群众的赞誉,更有了群众的好经验、好作风、好品德。
选择了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是带头表率的先锋军,是深入基层、紧密联系群众的骨干后备力量,是农村田地上忠诚守卫者与建设者,他们直面农民的期盼,响应时代的号召,践行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青春是无悔的,他们的人生是无比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