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给山东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回信,表达了对张广秀及全国数十万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生活的关心,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回信中,习总书记既对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基层、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又对大学生村官指明了"两基两增一促双让"的建功立业新方向,希望所有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中国青年网,4月27日)
毋庸置疑,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广大农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力军、主力军,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头人、代言人,是广大基层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更是党委、政府与村支部、村委会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可亲、可敬、可爱。
然而,他们确实在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今后”怎么办的问题,解决不了怎么办的问题,他们心中始终就会怀有“怎样干”的杂念,其实就是心在那儿的问题。
任职期满后有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五条”路,可哪条路更好走、更可走、更直接、更贴近他们的心和自已的真实期盼呢?那当然是考录公务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了,因为这是“众望所归”,是他们的期盼,更是期待!
实现他们的宏愿,需要他们自身的不断、不懈努力,更需要组织人事部门的帮助和政策支持。比如,在考录公务员同等条件下,对于成绩特别突出的大学生村官给予适当的加分或其它照顾,切实体现他们扎根基层获取的特有优势;在所在地县区公开招录的事业干部时,对他们适当吃点“偏饭”,笔试面试均合格后,在村官和非村官中做选择取舍时,能否让村官率先“突围”;在村官和非村官中认单位选岗位时,能否让村官把握“主动权”;在村官和非村官确定工作地区时,能否让村官就近就业、就地就业,等等。我想,这应该是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重点和改革的热点。
大学生村官最美丽、最可敬,他们有的身在异乡没做“异客”,而是始终怀有一颗为民服务的热心,与群众打成一片,与产业联在一起,一心扑在事业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已的青春;大学生村官最富有、最无私,他们把自已的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基层群众,他们付出不求回报,只求无悔。
为大学生“村官”找到“归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即要留住他们的人,还要留住他们的心;即要让他们工作顺心,也要让他们工作开心;即要让他们安心工作、专心工作,还要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让他们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他们创造“转正”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