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应忌当“三拍干部”
2014-10-22 15:03:00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作者:吕雪梅 王慧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目前全国至少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相当一部分村官能够扎根农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为农村经济建设出力。但是其中也不乏有浑水摸鱼者,比如在工作中,接到任务后,就单凭满腔热血,不下基层,不搞调研,遇事只靠书本理论就“拍脑袋”做出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又信心满满的“拍胸脯”保证,运作后出现了不良后果,不敢承担责任“拍屁股”走人的村官,这类村官可以形象地成为“三拍村官”。

  “三拍村官”,拍掉的是优秀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拍掉的是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拍散的农民群众的致富之心,带来的是群众的不信任、经济的落后发展,甚至往大了说会影响党多年来的执政之基,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当前,党的作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多高级别的领导干部都在进行“四风”的查找整改,笔者认为,村官也要把自己摆正位置,对自己的工作状态、思想等进行查摆和整改,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改进作风,凡事要沉下身子,多走基层,多听多看多思多想,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提高村官在群众的威信。

  忌“拍脑袋”决策。现实中,村官往往都是新毕业大学生,刚步入工作岗位,对农村工作、农村事务不是太熟悉,但个别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滥用权力,不调查不走访不研究,就武断地当场拍板,结果往往是越速则不达,这种做法违背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主张的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原则,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遗留问题将不可预计。笔者建议,村官要多下、勤下基层,认真听取来自各方面不同的声音,最大程度地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尽量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有利于农民的利益出发,做出科学决策。

  忌“拍胸脯”保证。有些村官,对基层情况不明,对待解决问题不清,但是为了显示办成事的决心和处事的英明,往往是“胸脯拍得震天响,口头支票满天飞”,这类村官表面是在谋事干事,实际上都是些“纸上谈兵”“形象工程”,这种处事原则违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果持续下去必将损坏党员干部形象。笔者建议,村官要勤于、善于动手,少讲空话大话,多干实事好事,认真履行村官本职,用行动和效果获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忌“拍屁股”走人。部分村官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认为工作时间有限,就算是在工作出现了问题,也有乡镇和村里的领导干部顶着,对自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种行为准则容易造成工作责任心的弱化,进而造成农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疏离和不信任。笔者建议,村官要勤于思考、思索,要带着工作中要“收获什么”、给农民群众“留下什么”、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启示什么”的三种问来提醒自己,要思考如何能既实现工作目标又能赢得农村群众的信任,要用心对待农村工作。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