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前,毛泽东提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观点,内地知识青年纷纷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如今,再有大批大学生响应政府的指引,到农村基层去。农村工作繁琐而复杂,农村工作条件艰苦而恶劣,农村工作任重而道远。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必须要对这份工作有足够的充分的认识,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才能融入其中。
必须有责任意识。责任胜于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个人、家庭以及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正常人,正常工作者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作为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要很快完成角色转变过程,尽快融入农村,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农民的贴心人。这样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形成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委屈、有困难、有挑战,但支撑自己的,应该是强烈的责任感。所以大学生村官必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承担的工作要一抓到底,忌半途而废;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真抓实干,忌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努力杜绝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等问题。
必须有使命意识。责任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而使命则是最大的责任。大学生村官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执行国家战略,开辟建设新农村“战场”,做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带领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让农民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同时,实现大学生村官自己的“青春价值”和“人生价值”。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进一步树立良好形象,切实保持顽强奋斗、脚踏实地的工作状态,发扬敢打敢拼、敢闯敢干的进取精神,秉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断创造新业绩。
必须有归属意识。大学生村官如果缺乏归属感,就容易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不利于扎根基层、深入工作、服务农村发展,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无从谈起。大学生村官应该以自己具体从事的工作为载体,让自己的工作落脚点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效果实实在在,建立起基层工作归属感,把单位变成自己的家庭,把办事的对象变成自己的家人,发挥所长,认真履行好所担负的职责,唯如此,才能真正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