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鹊麦秸画”第五代传承人蒋庆明的画作。
以传承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李鹊麦秸画、并寻找更多人携手挽救这项手工艺的众筹项目近日在网上推出。据发起众筹计划的山东大学生村官张昊介绍,李鹊麦秸画是流传于山东广饶县李鹊镇一带的传统手工技艺,目前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
我们不禁要为张昊此举点赞!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而做好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是推进“人的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大学生村官为传承本土手工艺奉献智慧、躬身践行。安徽歙县村官徐锋帮村民推广手工红薯粉,云南昆明村官集体向民俗大师拜师学艺,山东滕州村官李浩创新鲁班锁系列产品……而将当下最时髦的互联网因子“众筹”嵌入乡土手工艺传承之树,张昊是吃螃蟹者,难能可贵。
众筹,对农村而言是一个时尚的新名词,就是通过网络集中大家的资金,为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提供必要的援助,一些农村文化项目因此成功筹资。最近,广东汕头市村官高建华通过“众筹”募集到12万元,为村小学建起了一所新图书馆。支持者投入的不单是金钱,还有基于情感共鸣的热情、信任和爱心。
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在众多农村文化众筹项目中,手工技艺传承项目普遍受到冷遇。一方面缘于多数项目知名度影响力不够,另一方面是以年轻网民为主的投资者们,普遍对手工技艺的前景不看好。但一家众筹网站的抽样调查发现,有些参加众筹的手工技艺,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代表了一段难忘的生活记忆,有很强的情感基础,即便在年轻人中也有一定的市场,只是因为这些手工艺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渐行渐远,才会叫好不叫座。近年来,有不少乡土手工技艺率先突围,经过市场化的包装,成了高档旅游纪念品,成为人们追捧的“高大上”,价格飙升数十倍乃至百倍。因而类似“麦秸画”这样的众筹项目,众筹的价值不只局限于产品本身,还在于借助网络的巨大影响力,传播乡土文化,再造本土品牌,带动很多资源及增值服务流向农村,进而形成新的文化创意产业,让广大农户收益。
从门槛较低的众筹模式破题,一批传统手工技艺有可能实现突围,成为投资者关注的一片蓝海,这是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的体现。众筹的模式也好,其他时尚的形式也罢,能够担当起传承本土手工艺的使命,充分彰显了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责任,因为这项工作毕竟不如从事种养业见效快,也不如改善基础设施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在起步阶段,光靠村官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关部门给力鼓劲,扶上马送一程,积极引导诸如文化品牌设计等专业团队参与进来,提供政策扶持、专业指导、业务培训,帮助完善好风险控制机制。就大学生村官而言,则需要善于谋划,充分运用自媒体打通流通、营销、信誉等瓶颈,既“筹”资金更“筹”粉丝和品牌,建立粉丝团,找种子用户,争取更多忠诚度和认同感高的乡土文化消费群体。
麦秸画“走”上众筹网,是大学生村官理念创新的一个例证,也是实践跨越的一个样本,尽管前路坎坷,但坚持就会有收获。我们为之点赞,是因为此举具有示范引领的导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