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全国选聘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入职至今,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管理大学生村官认真履职,培养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都是由各级组织部门主要负责的。县、乡基层组织部门是主要面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人员,在履行管理职责的同时也必须尽到服务大学生村官的义务,要严格管理,也要真诚服务,给予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的大学生村官们家的温暖。
放下花架子尊重和理解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是非公务员非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在面对有编制的工作人员时,存在自卑心理,在面对组织部门时,存在畏惧心理,因此,组织部门应当做出表率,尊重大学生村官,尊重基层一线的工作者。要纠正小部分人把大学生村官当作临时工、实习生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学习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组织部门可向村提议大胆放权,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多干事创业的空间。大学生村官身在基层,会遇到无法保证通讯畅通、无法按要求及时到达、不清楚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职责等等情况。组织部门应当查实情况,理解大学生村官的困难。
弯下腰杆子关心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各大学生村官所服务的村(社区),村情不同,居住条件、饮食条件、交通条件等各方面也都会存在一些差异,组织部门应该在生活上给予那些条件艰苦的、新到任的、非本地户籍的大学生村官更多的关心,对新到任女性大学生村官,分配上给予优待。帮助大学生村官了解政策,明确管理章程,日常服务中组织部门要落实责任分工,积极为大学生村官答疑解惑,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大学生村官前来请销假、开具证明等过程中,要坚决依章办事,公平公正不搞特殊,杜绝“门难进、脸难看”现象,严惩“吃、拿、卡、要”行为,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打开话匣子沟通和交流大学生村官,只有经常与大学生村官沟通交流,才能知道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向。沟通交流有益于彼此增进情感,深化互信、解除隔阂、思想引导。沟通交流既是管理需要,也是服务需要,尤其对两个服务期即将满期的大学生村官,要开展更多的交流,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引导他们积极走向新的人生。乡镇组织部门应当把召开大学生村官交流会议常态化,县级组织部门应当把大学生村官定期走访谈话纳入日程。
出出金点子培养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是国家大学生村官战略的最终目的,大学生村官练就钢筋铁骨、展翅高飞,同样也离不开组织部门的支持培养。组织部门要完善“传”、“帮”、“带”制度,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支持大学生村官在村级换届中参选,支持大学生村官继续读书深造,支持大学生村官分流向其他工作岗位;培养大学生村官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吃苦意识;搭建大学生村官锻炼平台,锻炼大学生村官调解矛盾纠纷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带头致富能力、政策解答能力等。让大学生村官丰富人生阅历的同时增强自身本领,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