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风凉话”,且慢打“退堂鼓”
2016-05-20 10:06: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周 妍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五一前夕,由浙江省磐安县九和乡后业岭村书记助理牛森牵头的“和”字壁认领活动经官方微信“九和发布”推送后,反响热烈。第一批报名认领的就有40余人,完全超出了牛森的预期。然而,微信后台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这就是个面子工程”。网友的逆耳之言,浇灭了牛森心里的一团喜悦,直到深夜12点,他还在线上向存疑的网友解释“和”字壁认领活动的原委。

  九和乡位于浙江省磐安县东北部,三面环山,落后闭塞。既然多山,乡里就想在山上做点文章,“和”字壁认领活动就是在一场头脑风暴后诞生的。据“九和发布”介绍,活动的具体做法是,感兴趣的人士出钱认领一块九和乡境内的山体裸岩,刻上由广告公司设计的“和”字或诗词以及自己的名字,如此,构成一条“和”字壁景观带。

  为什么会抨击“和”字壁是面子工程呢?网友的逻辑无非是“和”字壁无法与富民强村产生直接的、显见的联系,充其量是个悦目的花瓶。

  针对网友的质疑,牛森认为,看待这个问题应该有全局眼光。如果把“和”字壁工程单拎出来看,它貌似只有支出没有产出。但是,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就能解读出真意。牛森为此向网友介绍了九和乡“和”文化示范村落建设的整套发展规划,“接下来的几年内将致力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和’字壁是其中的一个创意景观带。”牛森深知,激发乡村旅游的生命力,还必须挖掘乡域的文化特色,增加旅游的人文内涵。“因此,我们以九和乡的‘和’字为主题,打造‘和’文化村落,‘和’字壁是‘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牛森将“和”字壁定性为景观工程和文化工程,并补充道:“由于九和乡经济薄弱,所以我们想到用认领的方式来解决‘和’字壁的成本问题。”下一步,怎样把形式上的、具象的“和”文化内生为村民和睦向善的精气神,如何将“和”文化做成一个人人可分享的蛋糕,对牛森来说面临着考验和挑战。

  其实,如何以“和”文化润泽乡里,牛森心中早有经纬。他向记者讲述了“四个一”的设想,除了“打造一条景观带”外,还包括建设一个示范村、建立一支文艺队伍、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旨在通过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加大典型示范力度等途径,引导民风转变,构建和谐乡村。

  打造“和”字壁景观带,牛森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牛森说,参与“和”字壁认领活动的大部分人是在异乡的九和籍人士,已经建了一个微信群,欢迎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出主意。不少人表示,以后有合适的项目就往老家引。比如,在杭州工作的胡方晓正在组织一个马拉松活动,选址老家磐安。

  眼下,“面子工程”的争议已趋于平静,但由此引发的思考仍在继续。发生在大学生村官牛森身上的这段经历,给村官同行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创新工作思路难免有异议,但不能因为有质疑就束手束脚,甚至止步不前。看准了的事,就要保持定力,并善于付诸行动、干出成效。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