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访电话被掐说开去
2018-08-17 09:47: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日,记者遇到这样一件事。大学生村官小张给本报投稿,写的是自己在村4年多,躬身服务村民的故事,令人感动,稿件末尾附上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因需要核实文中的一些细节,记者拨打电话进一步采访,没想到被一次次掐断,3天打了10来个电话都未能如愿,后经当地组织部门帮忙才联系上。小张回话说,“我看打来的是陌生号码,以为是诈骗电话,就没接。”

  乍一听,小张的回话不无道理。然而,仔细想想便感到有些欠妥。假如是村民有事求助小张,因为号码不熟就拒绝接听岂不误事?久而久之难免让村民寒心。退一步讲,即便是诈骗电话,接过之后挂掉就是了。通过这件事,记者对小张来稿中是否存在“水分”产生了怀疑。

  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维系着群众的“幸福指数”。如果连电话都不能随时接听,又怎能保证群众的诉求畅通表达呢?从许多优秀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经历看,他们都把“有事请@我”作为服务惠民的扎实举措。群众也正是通过这一件件小事,读懂了他们的情怀,见证了他们的本领,进而将他们作为值得托付和信赖的人。重庆大足区忠义村90后女大学生村官易瑛和村民关系特别亲近,老人拿着存折不会取钱,给她打电话;家里电脑不会用,联系她上门教;孩子作业不会,打电话请她辅导。刚领了结婚证的她连婚假都抽不出时间休,就怕村民需要的时候找不到她;陕西渭南市故市镇春光村原大学生村官高祥,亲手设计了便民服务卡,发放到每一户村民家中。“有困难请您告诉小高,小高尽全力帮您解决。”每当村民有需要,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全村400多户村民因此把他看成了“自己人”。

  因此,一个称职的村官,应当从与群众的无障碍交流做起。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