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奔赴希望的田野
2023-03-24 17:1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3月23日早上,春雨绵绵。戴上白手套,蹲下身,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镇江市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和同事围住两台农药喷洒无人机,熟练地检查安全问题。碧绿的麦田,一望无际。从北京回到镇江这些天,魏巧每天一有空就往田间地头跑,准备春耕工作。“放晴后,就是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防治关键期,这期间工作做好了,丰收就有望了。”魏巧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夫妻辞去中科院和北大的工作回乡务农”的话题被网友推上热搜。再忆3月5日下午的细节,魏巧难掩兴奋、激动。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在人民大会堂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发言。

  七年前,受“时代楷模”赵亚夫和作为粮食种植大户的父亲影响,魏巧同丈夫一起辞去了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工作,脱下白大褂戴上草帽回到家乡镇江务农。如今,依靠科技赋能农业,庄稼越种越好。合作社已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亩产1100斤,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合作社探索大田数字化种植模式,对农场实行数字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确保了稳产高产。

  深耕乡村七年,魏巧体会到诸多不易。“做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工作苦,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扎根‘三农’、服务‘三农’,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魏巧一直在躬身力行。2022年,作为江苏大学的产业教授,魏巧将课堂设在大田里,让学农青年在田间地头实践锻炼。同年,魏巧的合作社与苏州农业技术学院共建了5000亩实训农场。

  乡村的“硬件”“软件”不断升级,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振兴前景可期,像魏巧一样的“新农人”返乡创新创业者越来越多。据统计,2012年—2022年,镇江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8700余人。在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农产品品牌化的过程中,“新农人”正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力量。

  在今年两会上,魏巧提出“关于实施新农人支持计划支撑农业强国的建议”,呼吁安排产业导师,为符合条件的“新农人”提供针对性辅导、灵活机动的精准培训、一次性就业补贴以及融资担保和贷款贴息政策,让“新农人”感受到农民是一个体面的职业,为建设农业强国做好人才支撑。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完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体系,推动县域人才统筹培养引进使用,加快健全乡村人才管理与服务网络,实施技能乡土人才提升行动等一系列举措。

  在魏巧看来,越来越多知识型年轻人的回归,是新时代和“新农人”的双向奔赴。如何让这些“新农人”在乡村“留得下、能创业”?发展产业是关键。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从事粮食种植7年来,我愈发感到,只有人才下乡,才能够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农民致富。”魏巧说,乡村产业振兴了,才能吸引年轻人留下来,年轻人留下来,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要通过科技赋能农业产业,让更多年轻人真正在农村扎根创业,过上诗咏田园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朱秀霞 刘琼

  本报实习生 李佳瑶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