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一定要小,每簇要保留2至5个饱满芽点,确保带有3个以上小块根……”4月16日,贵州省望谟县打易镇毛坪村的中药材育苗基地,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杨道斌在指导村民进行天门冬分株繁育。
“传承融汇 厚德济民”的院训始终激励着杨道斌。他说自己与其说是“医者”,不如说是“行者”,整天东跑西跑、不务“主业”,只要是能帮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事,就要多做。驻村以后他一直寻思,打易镇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适合中草药生长需求。他多次与专家教授请教,并组织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考察黔东南地区药材种植,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决定要发展黄柏等中药材种植。
针对黄柏5至8年才能有收成的实际,杨道斌提出“长短结合”套种,同时种植天门冬、太子参、决明子等短周期药材,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作为中药学专业出身的驻村干部,他不仅全程参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还邀请省级专家开展技术培训,联系药材厂商收购。目前,毛坪村已有500多亩黄柏、50多亩套种药材的产业规模,2024年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超过20万元。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杨道斌始终将村民健康放在首位。81岁的留守老人狄桥妺深有感触:“小杨每周都来量血压、测血糖,我多年的风湿病得到了改善。”毛坪村627户的健康档案杨道斌都很熟悉,无论是慢性病还是简单的感冒发烧,他都耐心帮助问诊寻方及用药指导。两年来,他开展义诊30场次,服务群众2000人次,为村民节省医疗开支10万元。
为破解偏远地区就医难题,杨道斌积极协调省级医疗资源,组织60多名专家开展2次大型义诊,捐赠价值8000元的常用药品,搭建远程会诊平台,举办学术培训讲座,协调乡镇卫生院医生到贵中医二附院进修。这些举措不仅让村民享受省级诊疗服务,更培养出本土专科人才,打易镇卫生院成功实施多项首例手术,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在健康帮扶之外,杨道斌还为留守儿童提供助学资助,定期开展心理辅导,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通讯员 肖吉锬
实习生 周霞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