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我怀着满腔的热忱和期待来到贵州省瓮安县建中镇果水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初到果水村,31个村民组的蜿蜒山路见证了我的“扎根之旅”。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迅速摸清村情民情,让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三大发展瓶颈浮出水面。在全面掌握村情的基础上,我“边学边干、以干促学”,参与村“两委”会议30余次,组织主题党日活动8次,协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2份。从文件柜里的报表到田坎上的交谈,从刚来的拘谨到现在的熟稔,我逐步从“外来人”转变为“村里人”,春天的泥土教会我,乡村振兴的密码藏在父老乡亲的皱纹里。
夏夜的院坝会上,有群众提出了厕污改造问题。为了推进乡村环境治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我与各位村民组长紧密合作,积极组织并动员全体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来。以果水村翁超组为试点,“政府帮一点、群众投一点、社会扶一点”厕污垃圈共建共享模式,改造畜禽圈舍3个,新建完成三格式化粪池13个,建成垃圾流动焚烧点1个,推动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77%。
为更好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我积极参与到村规民约修订中,组建“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坚持以思想疏导解决群众“千千结”,推动建立“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矛盾调解机制,化解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矛盾35起,调解成功率达95%。夏日的汗水告诉我,基层治理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心账。
金秋的茶山飘香,我以“探索茶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新路径”为题,围绕果水村茶旅融合发展开展国情调研。走访100余户群众、组织群众座谈会8次、实地考察茶企10余次,形成《“茶叶”变“茶业”,小茶叶书写高质量发展大文章》《建中镇果水村综合情况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3篇,为村“两委”决策提供参考。
在调研中,我发现果水村虽有优质茶园基础,但用工季无法及时招到采茶工,我主动牵头联系茶企,制作招聘启事,宣传用工消息,带动群众到茶山就业。积极向上对接,邀请专业老师以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开展专题授课,村内近30名采茶工人、青年、驻村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培训,在种植、管护、采摘和加工方面都有了提升与改进。秋日的丰收印证着,产业振兴需要脚底沾泥的调研,更需敢闯敢试的担当。
此外,我还协助果水村干部扎实做好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助力果水村被县委表彰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带着全村党员一起学理论,召开院坝会20余次,深入村组和群众沟通交流,倾听党员心声、群众诉求。参与果水村输水及民宿管理用房基础设施、黄金芽基地公路建设、河道治理及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协助村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富民强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利用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经费为营上组水井维修购买水管,解决了花土寨组道路塌陷排险修复等问题,回应好民需民盼。
四季轮回,春泥沾满的胶鞋教会我俯身倾听的谦卑,夏夜调解的手电磨砺我抽丝剥茧的韧劲,秋收账本的红印点燃我敢闯敢试的锐气,冬雪送暖的脚印厚植我枝叶关情的赤诚。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文件上的数据跃进,而是田埂间的一步一履;群众满意不是汇报里的百分比,而是屋檐下的一茶一饭。
李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