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珊:打好大石翻身仗
2021-02-26 13:5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张知松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他不在村头,就在村尾;不在山上,就在田间;驻村干部们从村民最需要的服务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干起,从群众内心最柔软的惦念做起……

  “我们大石村短短的三年间,从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跃升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能够打出这场大石翻身仗,郑书记立了头功!”春节期间,在福建省大田县武陵乡大石村处处是喜气浓浓,村里交出的去年成绩单很是亮眼:村财从原来几乎的空壳村,去年达到了36.7万元,人居环境整治、建成扶贫厂房、光伏产业、引进外资等等都实现了大提升;喜气更是写在了许多村民们的脸上,26户的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村里创评了3A景区,通过单位及热心友人结对助学,帮助多位学子圆上了大学梦……

  大石村虽然位于县城东南部,距“泉南高速”石牌互通口10公里、距大田县城仅1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但是,该村为革命老区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一度比较滞后。

  省委党校干部郑建珊作为第五批省派驻村干部,被派往大石村担任第一书记。2017年12月刚刚入村时,大石村百姓的目光是质疑的!党校老师懂得扶贫工作吗?长期在省城工作懂得农村的套路吗?听说是全省这批选派驻村干部里年龄最大,会用心干事吗?看到其貌不扬的老郑,村民们心里犯点嘀咕也是正常的。

  不料,入村后的郑建珊持续不断的动作,让大石人逐渐改变了对他的认识。

  一入村,郑建珊连续三个月没回福州,一心扑在村务上,在入户走访中很快找出了结症:发展乏力,关键在人。村干部能力不足、眼界不宽、心气不齐,身为党校教师的郑建珊很快就露出几把刷子了:与几位村干部交心谈话后,让大家认真做好“三会一课”等规定动作,提高思想上的认知;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争当护绿先锋等主题党日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增进感情、凝聚人心;先后带着他们到古田会址、宁化石壁、尤溪汤川等,一边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一边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的榜样。

  这一番番的打气,这一套套的组合拳,让整个村委班子变了样,人心齐了好办事,强了党建有合力:原来村里环境脏乱差,特别是村中央的村道接连处建有十几间猪圈,给路过的游客留下不好印象,周边村民也多有怨言。郑建珊决定从最难的地方入手,啃起了硬骨头:因为入村以来郑建珊提振了村干部的士气,给许多贫困家庭出去了许多暖心好礼,陆续完善了村内的多项基础设施,村民们已从心里渐渐接受了老郑,有的甚至有些佩服老郑了。所以,老郑入户与猪圈的几位主人沟通拆除事宜时,通过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就逐个被老郑“攻破”了。郑建珊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拆除了这片长期困扰村民的猪圈了。接着,郑建珊马上带着村干部,做好村内路边、水沟、房前屋后的清沟扫地摆整齐等环境整治,环境脏乱差明显得到了改观,大石的变化让村外的群众刮目相看。

  别看憨厚老实的郑建珊却有着不一般的朋友圈:他一人驻村众人帮,朋友们都伸出援手来帮扶。四位院校领导陆续前来献计献策,送来了一批批的大礼包;院校里的大半处室都来了同事,慰问困难户,关爱留守儿童,赠送村里急需的办公用品等;在福州的多位好友为大石的困难户组织一场献爱心活动,捐赠了羽绒服外套、大衣、裤子400多条,给困难户送去温暖;组织到省委党校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帮助推销滞销农特产品。纷至沓来的爱心,又让大石人开始用赞赏的眼光看老郑了。

  经过多番征求大石发展路径,大家一致认定:毗邻县城等优势,乡村休闲旅游是大石的最佳发展方向。郑建珊与村两委班子理出推进旅游存在的水电路桥等短板,迅速与省市县相关部门沟通,争取了21个项目,建设资金超过1000万元,很快修建了三漈潭森林公园吊桥、完成了水坝景观改造等旅游项目,整治了一百多座裸房。特别是充分利用一些房子的空闲墙面以最贴近乡村的童真童趣、春耕秋收农耕文化、弘扬正能量的红色文化等题材作进行创作,先后设计、创作了12幅壁画,既富有乡土气息,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也为讲好大田故事贡献了大石力量,更是把整个大石的环境提升起来了。

  一个个制约瓶颈逐渐化解。去年8月,大石村顺利地通过3A景区验收,成了大石发展旅游的一个里程碑。去年9月,引进浙江老板与村集体、村民合资,建设渔家晚霞灯光秀项目,以此提升乡村旅游亮点,增加村财、村民收入。国庆期间灯光秀开业,成了许多周边游客的网红打卡点,郑建珊更是天天坚守在村里,协助业主做好安全等协调工作。去年以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村里的渔家晚钓等乡村旅游点发展的有声有色。

  “走,到大石赏樱去!”春节期间,天气晴好,大石村成了周边十里八乡群众网红打卡地,村里的樱花基地、渔家晚钓等休闲点天天是人头攒动。如今,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垂钓已经成为大石村的乡村休闲旅游的四大特色,各个村民经营的营业点日益红火,大田县城以及周边游客闻讯前来观光、消费的游客也是不断上涨,成了许多游客眼中高颜值的打卡地,也是大田县城十余万市民们的一个后花园了。

  他不在村头,就在村尾;不在山上,就在田间;周未在村里,假日在村里。没有外出跑项目、办事务,郑建珊就几乎天天扑在村子里。时常一两个月才回一趟省城家里,特别是疫情期间,他更是提前结束春节假期,从福州赶回大石村,义无反顾的冲锋在战“疫”一线。

  驻村三年间,郑建珊每年在大石时间超过了300天,大大小小的村情更是了如指掌。乡村干部们都说:大家所见到的数批驻村干部,老郑的出勤率最高。三年来,郑建珊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大石的发展巨变,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智慧指数换来了大石群众们的幸福指数。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