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之声 | 我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七)
2021-03-01 14:2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整合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情牵民生、汇聚民意、凝聚力量,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履职答卷,展现了新时代代表委员的绚丽风采。今天,专题整合报道《代表委员之声》推出第七期。

  吴惠芳:“带去农民的心意”

  中央一号文件刚发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就认真研究起来,“一号文件提到,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这些年农村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吴惠芳一直关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现在很多农村实施社区化治理,而原有行政村的资产、土地等实施股份合作。”吴惠芳说,他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调研,并把自己的想法带去与相关代表探讨。

  去年,一位在张家港工作的外地引进人才向吴惠芳求助:家里老人从安徽农村来张家港帮忙带孙子,但很难适应城市生活,情绪有些低落,希望政府能搭建更多的老年人服务平台,关注离乡老人的精神生活。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老人为照顾晚辈背井离乡。“如果处理不好,会给外地引进人才带来后顾之忧。”吴惠芳通过当地的社会组织,加强对老人的关心关爱。围绕这一群体的幸福问题,吴惠芳起草了相关建议,呼吁各地主动帮助离乡老人融入城市社会,丰富精神生活,创造和谐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4年来,吴惠芳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将履职融入日常,深入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群众的盼望和关切。开会时,带去农民的心意,带回好政策和好消息。”吴惠芳说。(来源:人民日报)

  余留芬:“产业是支柱,人才是关键”

  大年初九,贵州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晨雾缭绕。“争取今年销量再上新台阶,让更多人喝到我们的‘人民小酒’,为乡村振兴助力。”一阵鞭炮声传来,酒厂迎来新年开工第一天,余留芬特意到酿酒车间走了一圈。

  余留芬是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也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20年,村办企业岩博酒厂销量增长,“人民小酒”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

  “产业是支柱,人才是关键。”去年面对疫情冲击,村集体经济仍然持续壮大,余留芬把这归功于村里选对了产业,并建立起了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的团队。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年她的提案将重点关注人才和产业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16年来,岩博酒厂从小作坊一步步发展为年产量5000吨的现代化酒企,为当地群众带来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余留芬介绍,如今酒厂职工有近800人,其中不少是返乡就业的当地大学生,这些年轻人填补了企业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缺口。

  余留芬到镇村及企业深入调研。“农村基层组织和村级企业是农村引才、留才的主要落脚点。”针对发现的问题,余留芬认为,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保障各类人才的待遇和发展机会,才能激励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来源:人民日报)

  赵皖平:提出沾着“泥土”的乡村振兴建议

  “技术创新点在哪,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提高光伏扶贫电站效益?”2月2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会议室内,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正与企业代表座谈。

  临近全国两会,赵皖平的调研安排也迎来高峰期。就在前一天,他刚刚在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调研,“想尽可能多跑一些地方,多听一些实情。”这些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的履职建言始终离不开一个“农”字,内容涵盖脱贫攻坚、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经营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

  谈起这些话题时,他总是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想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就得去一线。”在赵皖平看来,全国人大代表只有多去一线实地调研,才能把问题搞清楚、讲明白,不说外行话,确保监督落在关键处,真正为民发声。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赵皖平最多时一年走过10余个省的60余个贫困县,有多达100余天在一线走访。近年来,他带着这些沾着“泥土、露珠”的鲜活建议上会,不少还被吸收采纳推动了政策完善,如建议规范“禽流感”表述、建议疫情防控时期加大发挥电商扶贫作用等。今年全国两会,赵皖平已准备了10余份建议。翻开《关于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的建议》《关于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等材料,字里行间透露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链接>>>

代表委员之声 | 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一)

代表委员之声 | 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二)

代表委员之声 | 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三)

代表委员之声 | 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四)

代表委员之声 | 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五)

代表委员之声 | 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六)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