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灿烂千阳》有感
2015-01-09 14:35: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许丽敏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灿烂千阳》是胡塞尼继《追风筝的人》后的又一力作。阿富汗,战争,塔利班……这些在新闻里经常听到的词语,很容易跟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我们,往往无法切身感受到它带给当地人民的苦难。读完《灿烂千阳》,我的心灵经历了一次震撼。  

  《灿烂千阳》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人物刻画、起伏的故事情节、时空的转换为我们展现了一副阿富汗社会的全景全貌。自由,平等,和平,发展,在我们看来极其自然的东西,于他们却是奢望。阿富汗的妇女们,他们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一旦结了婚,就被要求穿着布卡,不能将自己的容貌让除了丈夫以外的其他任何人看到;她们没有单独外出的权利,而必须由丈夫陪伴;不幸的话,还会遭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全然没有反抗、出逃的权利。伊斯兰教义就是他们的法律准绳、行为标准。塔利班时期,几乎一切的娱乐活动被禁止,电影院、商铺关门,就连家里也不准许有电视机的存在。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发生在久远之前民智尚未开化、人权意识淡薄的时期,然而这些却真实地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共存。  

  《灿烂千阳》更像一本自述,当事人轮流来讲述自己年少时的时光和后来的共同经历。小说里两位女主人翁,玛丽亚姆和莱拉,她们本应无太多交集,可从莱拉的母亲,到莱拉的出生,再到莱拉在玛丽亚姆家门前看到扎里勒的轿车,其实生活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割不断千丝万缕的联系。玛丽亚姆,私生女的身份,终其一生无法抹去,虽然和母亲住在深山丛林掩映的泥屋里,对外面热闹的世界有着无限的向往,而此时的她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这其实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相对自由,有对自然的好奇,有对未来的期望;娜娜的离世,父亲的懦弱和向世俗的妥协,彻底将她推向苦难的深渊。相比之下,莱拉更幸运一些,她有一个知识渊博、宽厚智慧的父亲,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玩伴和恋人,她也毫无保留地把爱给了爱人塔里克;后来,终因不可抗力因素,落入恶棍的魔爪,曾经的美好,在此时成为了不可承受之重,因为从天堂掉入地狱,这天壤地别的生活能让人痛苦地死掉。命运的陡然反转,成就了莱拉和玛丽亚姆的相遇、相知和不可能的友谊,甚至似母女深情。共同操持家务,互相支撑抵抗丈夫的暴力,难得惬意的晚上一起看星星品尝点心和茶水。莱拉的女儿阿兹莎重新带给了玛丽亚姆生活的彩虹,她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了被关注、被需要,感受到了尊严和价值。慈祥温柔而又坚强的玛丽亚姆,成了莱拉的精神支柱,她在最后勇敢地选择完成了对爱的救赎。 

  纵然有太多的苦难,但是高贵的精神永远战无不胜,像太阳一样散出万丈光芒,温暖着心灵、照亮着道路、砥砺人前行。我们中华民族也曾经历过水深火热和深重灾难,我们伟大的人民用牺牲和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宁、生活幸福。    

  请感恩并珍惜和平、自由、平等的时代。 (作者为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大学生村官)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