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庞亨福的村干部采访实录《村官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村干部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20万字,配有数十幅相关的村庄实景照片和手绘插图,装帧清雅。庞亨福采访了天台县28名优秀村干部,倾听他们讲述的真实故事,了解他们的真切感受。本书行文自然流畅,体现农村的现状和农业发展的历程。
年近50岁的庞亨福在江苏昆山市经商办企业,打拼了二十多年,为昆山与天台两地文化交流架设了友谊的桥梁,近年来又在苏州兴建厂房,成了地道的苏州人。他曾担任天台苏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长达十年。
几年前,他被村民推选担任天台县平桥镇庄后村村委会主任,同时兼任苏州天台商会名誉会长、天台县文联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他一边经商,一边写作;一边致力于各类社会活动,一边通过文化联谊往来于昆山与天台之间,实现自己的梦想。
访贤行走村落山间
农村工作非常艰难,村干部的工作,激发了庞亨福内心的情感。中国基层中,庞大的村级干部队伍担负着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的重任。2013年夏天,他开始了村干部的采访工作。
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村干部的工作经验,虚心地请教成绩突出的村干部,他预先从天台县有关部门了解县内的先进村干部、最佳拍档以及新农村建设做得比较好的村,圈定采访名录,再与受访者约定访谈时间。东至泳溪乡紫云山村、洪畴镇下往村;西到龙溪乡天柱山柱峰村;南到南屏乡的前杨村、雷峰乡的崔一村;北到石梁镇的外胡村、三州乡的车门湾村——他早出晚归,足迹遍及十余个乡镇、街道。
每次约好采访后,早上七点,庞亨福就从家里出发,结束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有时约好了访谈时间,因受访者工作繁忙又要改期。
有一次,庞亨福带着几名学生一起到龙溪乡天柱山的柱峰村采访,在村办公室等了许久,受访者还在乡里开会。他先拍了村景照,向其他村干部作了简单的了解,再下山赶往乡政府边的黄水村等待。最终因为太晚了,只好另约时间。总计相约五次以上,终于在那一年的国庆节完成了访谈。这样的情况碰到过好几次。
感受感动传递能量
采访三合镇朗树前村的周祖凤,他是与爱人一起去的。
周祖凤非常朴实,衣着简陋,回忆起为做好新农村建设没能及时照顾生病的妻子,周祖凤哽咽了好几次。走在村中新铺成的鹅卵石路上,庞亨福说,“我要尽快整理好所有访谈。”回家路上,他对爱人说,“忘了看望勤劳的祖凤爱人”。隔了十天,他和爱人特意驾车前往离家四十多公里的朗树前村,看望周祖凤的妻子。
在书中,这些土生土长的村干部讲述了他们各自的故事,抒发了他们独特的情感。书中有为了协调关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村干部,如“站在大局说话”的三合镇大横村村主任汤有浦、“选出来就要为村民服务”的洪畴镇下往村村主任陈达信;有不顾家人反对甚至得罪亲朋好友,把村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村干部,如“为多数人的利益,我宁愿被少数人骂”的三州乡车门湾村党支部书记梁日新、“我对不起妻子”的三合镇朗树前村村主任周祖凤;有村里建设缺少资金,他们千方百计去募集,还拿出自己的积蓄来支援建设的,如“为村民办事体现人生价值”的平桥镇沸头村村主任庞学贵;有为了带领村民致富,提出科学有效的思路和措施并取得成效的村干部,如“让村民富起来”的街头镇后岸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陈文云、“做义工痛并快乐着”的始丰街道安科村党支部书记裘才强等。
庞亨福说,每位村干部的故事都让人感动不已,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顶着各种压力,忍着苛责与咒骂,全心全意为村里工作,为村民着想;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优厚的报酬,惟有热情,惟有付出。庞亨福说,写这本书,就是要把村干部的正能量传递出去,散发出更大的光和热。
呈现农村原生态
一年多来,庞亨福完成了对天台县28位村干部的采访整理,经过文字上的反复斟酌,尽量准确表达村干部的原意,多次校对文字,调整插图版式,精心设计封面。一旦发现原来的照片欠理想,他就特地去各村重新拍摄,不能拍摄的就自己手绘。
庞亨福的村干部采访整理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他应邀为市县村级干部、县组织部机关干部讲课,并在天台大学生村官培训会、天台全县村官培训大会上作《如何做好村官》的专题报告。他的演讲结合自身农村工作经验和采访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常常被听众的阵阵掌声打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官说》终于问世了。这部原汁原味地反映村干部真实思想、心态、工作现实的书,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呈现出农村的原生态。透过本书,管中窥豹,可以了解农村的某些现状,体会到村干部的喜怒哀乐,了解农村最需要什么,农民最需要什么,现代农业应该怎么搞。
这本书,不仅适合于文学阅读,也是政府部门决策和广大农村工作研究者的借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