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2015-09-02 14:49: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曹庄村大学生村官 张静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最近朋友间聊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是: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确实近年来,“硕士毕业年薪不如农民工”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许多人因此便断定:读书没有用。个人认为这个观点过于武断。

  因“硕士毕业年薪不如农民工”来断定读书没有用的这一群体,其判断读书有用与否的唯一标准在于读书是否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其实这并不难理解,自古以来读书就与人们的功利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们期待读书所能带给自己的回报就是驱使人们读书的内在动力。在古代,曾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训言。因为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读书,是底层人民入仕做官、改变自身阶级地位的唯一途径,因此读书在古代备受推崇。而当今社会,虽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阶级差别,但相比古代,这个差别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追捧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入仕做官。因此,读书是否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成为当今人们衡量读书有用与否的重要标准。

  然而如果用读书是否能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作为衡量读书有用与否的唯一标准,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读书并不是一项经济活动,也非一项生产活动,它无法遵循投入——产出的经济规律。读书是一项文化活动,是精神的洗礼,历史的传承,文明的开化,思想的启迪。它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形的商品,它给予人们的更多的是精神的享受,是观念的改变。而有时候,观念的改变,往往能创造巨大的财富甚至是一段历史。

  那么是否读书就一定与经济利益彻底无关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如果读书彻底与经济利益失去联系,那么读书这件事也很难传承下去了。尤其有很多农村人家的孩子,父母含辛茹苦供孩子读书,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贫苦的命运。如果读书带来的结果只是因教致贫,因教返贫,那么还会有多少农村人坚持读书呢?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倡导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能够让读书快速的转化为经济价值,使得读书的外在驱动力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仅仅把读书看作一项谋生手段,那么我们一定会失望的,还不如直接下海经商更为有效。但是读书给个人带来的精神享受,对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对民族凝聚力的整合是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无法完成的。读书并不是万能的,但读书也并非全无用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的情况,读好该读的书,走好该走的路。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