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赴宁德培训有感
2016-07-15 10:38: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袁文先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为培训班现场。

 

图为作者与学员交流。

 

 

图为学员来到赤溪村参观。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共同举办的第28期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培训班,6月初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来自山西、陕西、广西、重庆、贵州、安徽、江西、福建8个省市区的203名学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

  培训地之所以择址宁德,主办方的考量是,这里有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赤溪村,这里还诞生了远近闻名的“闽东精神”。学员们可以通过零距离感受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提振信心、增强动力、涵养本领,从而彰显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如重庆市开县渠口镇剑阁楼村村官谭雅俪所说的那样,“‘宁德模式’所蕴涵的扶贫精神让我们坚定了信念,拓宽了思路,收到了以精准培训给力精准脱贫的效果。”

  笔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对本次培训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形式、长远的效果有着深切的感悟。现选取几个片段,与读者分享。

 

  品读《摆脱贫困》,悟出扶贫精髓

  一到驻地,学员们就拿到了一本书——《摆脱贫困》,这是宁德市委预先给大家准备的。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共29篇,12万字。该书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篇章隽永,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学员们通过认真品读,深入交流,悟出了扶贫工作的精髓所在。

  一是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才能走出困境。书中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学员们结合自己的扶贫工作实践,深刻认识到这两条是扶贫工作的根本遵循,没有群众信心的增强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脱贫工作是难以持续的。而如何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呢?书中给出了通过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实现路径。只有各级干部都沉下去了,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二是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挖掉穷根。书中强调,“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摆脱贫困不仅仅是增加农民收入,也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建设,而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系统的经济社会变革。”这些重要的论述,使学员们深受启迪:脱贫攻坚需要观念创新、思想引领。

  三是只有滴水穿石,持之以恒,才能成就伟业。“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有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是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摆脱贫困》一书中的这些观点,给学员们留下深刻印象,也萌生了这样的理念:脱贫攻坚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不可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耄耋老人,深情讲述扶贫感受

  培训班第一课,邀请的是原宁德地委书记、91岁高龄的吕居永同志讲述宁德扶贫往事。他虽年事已高,但思路清晰、思维缜密,许多生动事例和切身感受,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吕居永老人深情回忆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思想。比如“弱鸟先飞”的赶超意识。针对当时闽东地区存在的“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思想,提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强调贫困地区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可以实现超常发展;比如强化“扶贫先扶志”的思想认识。针对有些同志把宁德同发达地区相比较,“觉得老比别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提出必须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能同人家盲目攀比”,强调“这里是老苏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政策上给优惠,一方面经济确实落后,另一方面也有照顾的意味,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人穷不能志短。”同时,大力推行“创新扶贫”的发展思路。闯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大念“山海田经”,着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扎实推进资源开发、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走进赤溪,鲜活样本不虚此行

  享誉全国的“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位于福鼎市太姥山麓,30多年前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使其一夜成名。该村百姓当时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地瓜饭,孩子光脚没鞋穿,婆媳一条裤子轮着穿,是个极其贫困的山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赤溪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演播室与赤溪村干部群众在线交流,使赤溪村再次为全国人民所关注。

  6月1日,学员们辗转200余里来到了赤溪,感悟赤溪巨变,问计扶贫之策。一个鲜活生动的样本,引发他们思考,“我们向赤溪学习什么,借鉴什么?”

  沿着长安新街前行,一栋栋三四层徽派风格的建筑民居从街头延伸至街尾,两侧绵延的是一片片茶园和果树。蝴蝶园、杜氏生态农庄、天韵生态茶庄园、生态峡谷探险,一个个生态休闲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新建的会堂、学校、文化中心,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

  赤溪村“旅游富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发展理念,让慕名而来的学员不虚此行,纷纷谋划着各自的扶贫思路……

 

  书记授课,宁德经验受益匪浅

  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尽管工作繁忙,此次也抽出了半天时间与学员交流。

  廖小军以“五个结合”概括了宁德扶贫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领导挂钩,做到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动相结合。市领导和市直单位挂钩包点帮扶扶贫开发重点村,科级以上干部和科技人员挂钩包户联系贫困户,落实沿海帮扶山区、部门对口支援等措施,做到“村村有人挂,户户有人帮”。二是培育群众内生脱贫能力,做到扶贫开发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贫困山村、贫困人口,积极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培训上给予支持和帮助,“输血”与“造血”并举。三是提升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做到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增强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扶贫积极性。四是实施精准扶贫,做到面上突破与点上攻坚相结合。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摸清底数,找准穷根,分类指导,因乡因村因人施策,变“漫灌”为“滴灌”。五是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做到创业就业与强基固本相结合。扎实推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培育了一批新生的人才力量,建立起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

  廖小军还从规划到位、责任到位、力量到位、落实到位等四个到位谈了今后的打算。比如在落实到位上,要求市、县两级依托效能办、督查室成立精准扶贫督导室,建立科学管用的考评办法,强化问责问效。

  廖书记的介绍,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广西大余县龙布村村官马茜表示,“脱贫攻坚要有顶层设计,只有创新体制机制,才能保证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作者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正军职主任、教授、少将、博士生导师)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