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晓燕《民情日记》有感
2019-04-26 16:2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李志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日,在网上读了湖北省黄冈市纪委干部胡晓燕的民情日记,记录了她回到工作了十二年的“老革命根据地”----湖北省罗田县平湖乡。访民情的点滴细节。读后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切合实际的日记,这是一篇反映群众心声的日记,日记中涉及到村子、房子、孩子等现实问题。读她的民情日记,你能体会到作者一种别样的风采,并深深地被这种投身党的事业的意志和豪情所感染。

  《民情日记》让我读出了农村的变化。对于山区来说,路就是命脉,一条通往山里的路就意味着幸福和希望。胡晓燕在平湖乡工作的十二年,从来没有停止过修路,从羊肠小道到泥巴路再到水泥路,通村路由三米五扩宽到五米了,这是老区广大农村,在党的惠民政策下,发展前行的缩影。

  《民情日记》让我读出了党风廉政教育的缩影。平湖作为罗田腹地乡镇,宗族意识和送生日礼的风气在以前一直都很浓,同事之间日益严重的大办酒席风,导致“人情酒”变成了“人情债”。如何捅破这张窗户纸达到改变风气的目的,苏家山村书记晏建国通过“躲生”等方式,从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引导村党员干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好社会新风尚。现在村里干部都不办生日了,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日记里有真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进村入户让更多党员干部农村根脉扎得更深,“地气”吸得更足。她用心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洋溢在日记中的是干部对农民群众的真感情,也有农民对干部、对党和政府的真感情,是感情的交融。“我在平湖工作期间就非常重视教育,凡是考取黄高的孩子都要上门慰问,平湖的孩子也很争气,那几年的中考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这次也巧了,走访三个村,三家五个孩子都至少是大学毕业,有四个是名牌,现在有两个在大学任教。”这些文字是真感情的流露,读之令人敬佩。日记反映了当前农村教育的实况,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农民兄弟姐妹的真情。日记文字流畅优美,有的段落很像感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对农民兄弟姐妹的深厚情感表露无遗。

  胡晓燕对农民离乡背井外出务工十分理解、同情和支持。她在日记中写道,大多数的钱还是外出打工的人带回来的;农村无产业、集体无实业,自生能力弱。这种青壮年劳动力的离开,极有可能导致农村衰败。对待乡村,作者真心地祝愿乡村能够涅槃,不仅保留最美的景致,更能承载乡愁和依恋。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少人被金钱、利益左右灵魂,多少人忘记了最初是为何走上工作岗位的。胡晓燕充满真情的《民情日记》,用朴实的语言书写了广大农村干部奔小康的真实历程。放下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多到基层中去走走、看看、听听。迈开脚子,沉下身子。作为一位在山区长大的新时代青年,看到一位家乡的党员干部写下对山区百姓充满感情的民情日记,分享 “脚印农家”的真知灼见,深夜久久难以入睡,起身疾书写下此篇短文,记录下感想,不妥之处,诚请读者诸君教正是盼。衷心祝愿63万罗田父老乡亲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附:

  《民情日记》正月初三回平湖

  作者:胡晓燕

  罗田县平湖乡作为我工作了十二年的“老革命根据地”,一直是我饱含深情来祝福、牵挂和忧心的地方,自2011年离开后,我每年都要抽空去个一两次,去看看熟悉的一草一木,去见见睽别已久的老朋友,今年春假要访民情,平湖当然就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去处啦!

  初二晚上约好人(两位老同事),初三上午八点准时出发,老同事见面分外亲切,大家坐在一台车里说笑,半个小时的路程很快过去,我的平湖就在眼前了―――峻山、大河和宽阔的河滩,山水美得脱俗而灵动的小山乡。我们选了三个村来走走看看:黄家湾、粉壁坳、苏家山。

  每次回平湖,都会有惊喜,这次也一样,感觉大家都在很努力地为平湖的建设和发展而忙碌,有很多我当年想做而没有做到的,现在的乡村一班人都做到了,有几件事确实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

  首先是路。对于山区来说,路就是命脉,可以说,没有路,大山再美也只能是屏障,有了路,大山的处处溪流处处花才能成为大家眼中的风景,一条通往山里的路就意味着幸福和希望。我在平湖工作的十二年,从来没有停止过修路,从羊肠小道到泥巴路再到水泥路,感觉生活就在路的变迁中慢慢改变。他们告诉我,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有项目支持,通村路由三米五扩宽到五米了,我一路看到熟悉的开山放炮炸下的山石成堆,想起了以前每个村子在通车时的欢喜场面,也难免感慨,是啊,路修好了,坐在舒适的车上,看到农村处处是风景,那在没路的以前,哪怕再好的风景,心情都没有啦!

  一路行来,看到平湖的集镇也变了样:乡政府住宿楼和出口道路重建得整齐漂亮,一改过去“歪门斜道旧楼”的面貌;粉壁坳村拆掉公路两边的破房子,建了村部和乡村大舞台,临街装修得古色古香,很有些旅游乡镇的味道。

  这一切都让我心里感到很舒坦,是啊,国家富强了,项目建设的力度加大,再加上基层干部齐心,正所谓人努力、天帮忙,一切都会变得更好的。

  勤廉的风气在倡导

  正月初三是苏家山村书记晏建国的生日,平湖作为罗田腹地乡镇,宗族意识和送生日礼的风气在以前一直都很浓,晏建国在晏氏家族辈份高,加之工作能力很强,担任村支部书记多年,在苏家山村的威信一向都很高,在我的印象中,他只要没出去“躲生”,家里是很热闹的,乡干部往往也要去送礼,所以在去之前,我还在想,今年会不会碰上他做生日呢?要是碰上了可就难堪了。但随行的几个一直笑着说没事,我也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于是就直接去了。一进村子,我就放了心,节日的氛围很浓厚,晏建国带一双儿女的全家来迎接我们,再没有其他人了,我笑说问他么不办生日酒,他也笑着说“多年不办了”,晏国文说“也是的哈,细爹不办了,其他人就更不得办”。我记得以前为“哪个书记办生日,哪些人去捧了场”还惹出了人情官司,让人心生烦恼,现在村里干部都不办生日了,真是了不起的进步呢!

  读书的氛围浓

  我在平湖工作期间就非常重视教育,凡是考取黄高的孩子都要上门慰问,平湖的孩子也很争气,那几年的中考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有一年方家冲还一届考了两个黄高的。这次也巧了,走访三个村,书记都还是我们当年的老书记,他们的孩子也见过,当年都是满地滚泥的农村小孩,没想到的是书都读得非常好,如今很有出息:三家五个孩子都至少是大学毕业,有四个是名牌,现在有两个在大学任教。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在农村可不能小看村支书一家,他们做得好的和不好的,可在十里八乡都会有“带头”的作用。反过来,支书的家持得好,子女教育得好又会为支书在当地的威望加分。他们也告诉我,为了能更好地督促孩子读书,很多在外打工的人近几年都暂时回到家乡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地方的发展说到底还是靠人才,如果祖祖辈辈都能不忘种下读书的种子,这就是一个最可喜的地方了!

  可是,在这些欣喜之后,我也有没有说出口的隐忧:和大多数乡村一样,板栗等农副产品收入少,大多数的钱还是外出打工的人带回来的;农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苏家山村管理的情况在平湖来讲算好点的,但村集体也只有两座水库和十来口大塘的承包经营款作为收入,搞建设只能靠国家项目,干部工资只能靠转移支付,一句话:农村无产业、集体无实业,自生能力弱。另外,农村的白色垃圾明显增多,乡镇近几年在环境卫生方面做过努力,但苦于资金的压力和协调的难度,这项工作收效不大。那么,下一步,农村的出路在哪里,怎么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大课题了。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