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乡村调研大半年 住川代表带来乡村振兴新思考
2019-03-06 16:38:00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刘佳 林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3月4日,早餐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碰巧与全国人大代表、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坐在了一起。“调研报告撰写得怎么样了?”查玉春、陶勋花急切地询问。

  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的蒋小松,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思考,用大半年时间深入全省多个乡村调研,晏家坝村、岷江村也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些实地调研,也为自己今年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建议打下了基础。”

  如何推进产业转型?

  因地制宜找到主攻方向,提升政策和资金效率

  调研中蒋小松发现,即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因农业发展用地匮乏,农业产业转型也迫在眉睫。

  比如,在成都温江区寿安镇,90%以上的农田种植花卉和苗木,而随着花卉苗木产业效益大幅度下滑和2016年温江划定畜禽养殖全域禁养范围,产业转型成为当务之急。“四川省不同区域的乡村,应因地制宜,明确当地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从而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和财政资金的效率效能。”蒋小松说。

  如何因地制宜?蒋小松认为,针对城镇化发展较快地区,应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支持现代农旅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发展较快地区,可支持发展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既提升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又减少人力和生产成本。丘区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而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可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支持互联网+绿色农业的标准化发展,支持文旅融合发展。

  如何增强合作社吸引力?

  支持专合组织向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拥抱市场经济的重要桥梁纽带,也是做大做强农村产业支撑的重要组织保障。蒋小松在调研中发现,近5年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加了176%,但是加入合作社成员总户数仅增加12.2%,“很多合作社规模小、运营成本高、管理水平不高、生产能力弱、经营模式单一,农民专合组织既要做大规模,也要完善功能。”

  如何完善功能?

  曾经调研过的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给了蒋小松很大的启发:该村建立了岫云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起农户与企业相互信任的诚信体系;以销定产,形成了配额制生产的雏形;构建文化和品牌的共享平台,依托互联网,实现了微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蒋小松建议,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业,从建立功能齐备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手,使现在数量多、规模小、功能弱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组织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并鼓励农户把土地经营权、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转化为资本,与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紧密的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通过自己的生产要素投入,合理、均衡、稳定地分享全产业链的利益。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