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9月16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服务中心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浏阳市永安镇俯瞰。
为介绍湖南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改革,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的经验做法,本报记者走进湖南乡村,感受精准服务、实效服务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只进一道门、面对一扇窗,不用往返奔波,甚至不需要带身份证,便可以在村里办理诸如老年证、生育证等事项……这一过去难以想象的情景,如今却在湖南省的乡村上演着。
2019年7月,湖南省出台加强基层建设系列新政,其中《规范乡镇(街道)职责权限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点和网上服务站点全覆盖,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日前,记者来到三湘大地,定格新政“落地表情”。
常德市临澧县四新岗镇政务服务中心承诺语。
新政获得感,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蔡根生老人的老年优待证已经办妥了。”在常德市临澧县四新岗镇雨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一门式”办理的杜洁新指着电脑对记者说,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要在以前,至少去县城两趟,没有半个月是办不下来的,而且还要带上一摞材料。“现在,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乡村,像办老年证这样的事,我们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依靠人脸识别技术很快就能搞定,连身份证也不用带。”
享受新政带来好处的远非蔡根生老人一人,类似的故事不绝于耳。记者了解到,针对基层“小马拉大车”“看得到管不到”等现象,湖南省发力职责权限规范,向乡镇赋权52项。各地又依据实际情况,将可以下沉到村(社区)的服务事项下沉到位,仅岳阳市就下沉了122项,“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理念变成了现实模样。
为打造基层公共服务改革“承接载体”,湖南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优化升级政务服务平台。一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向村级延伸,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建设实体服务大厅。常德市汉寿县在对281个村精准摸排的基础上,投入1.9亿元建成141个集党务、政务、村务、商务、公共文化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规格党群服务中心;常德市鼎城区推广使用智慧党建政务服务一体化终端机,填补行政办事窗口8小时以外和节假日服务盲点,为群众提供“不打烊服务”。
目前,湖南省已建成村(社区)服务中心2.9万个,老年证、生育证、残疾证等常规服务事项,在多数市县实现了“一网受理、一站办结”。到今年底,村级“一门式”服务站将实现全覆盖。
浏阳市永安镇坪头村村民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办事。
新政获得感,得益于改革“涉深水”
改变群众“办事难”,行政审批“效率低”,必须打破政府部门职能分割和各自为政的管理思维。将一个个“信息孤岛”串联起来,便是湖南省基层公共服务改革“涉深水”之举。
早在2018年,湖南部分地区就上线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但当时仅仅局限于城市,直到今年该平台才真正走出“城门”惠及乡村。
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推进一体化平台“上山下乡”,常德市走在了前列。7月中旬,常德市提出了“进大厅、交数据、做终端”的硬要求。所谓“进大厅”,是指进入“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包括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和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所谓“交数据”,是指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无条件交换数据、共享使用;而“做终端”则是探索手机“一网通办”、村(居)服务兜底工作模式。
“其中,推进数据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是工作难点,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我们只能挨家挨户敲门,逐户采集核对各项数据。”汉寿县基层党建办主任曾文杰说,聂家桥乡是他们县的试点乡,在该乡的堤北社区,由社区干部、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和志愿者组成的团队跑遍了603户村民家,将52项数据一一梳理核对提交。常德市鼎城区已整理上传数据2.6亿余条,实现了数据横向(职能部门之间)、纵向(上下级之间)贯通。
这些数据汇总到常德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后,使该市率先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刷脸办理、无证明办理,甚至不出门办理成为可能。临澧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裴先桂说,通过人脸识别,村级“一门式”窗口服务人员可以获得办事群众身份证、户口本、驾驶证等8项证照在内的相关数据,未来还将有112项电子证照被纳入其中。汉寿县将第一批19个下沉事项的申报材料由67项精简为30项,办事流程由原来的56项简化为24项,老年优待证、失业登记证等事项实现了“秒批”。鼎城区还将人脸识别功能广泛应用于学校核实学生信息、医院核实病患信息、燃气自来水业务办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我的常德”APP上线,数据接入到手机端行政服务平台,行政事项审批也由“一门式”办理简化到“不出门”办理。
记者在“我的常德”政务栏目看到,就业创业、婚姻登记、户籍办理等30多个事项均可在线办理,水、电、气缴费功能也陆续上线。截至目前,常德实名注册APP的党员超过三分之二,预计年内总用户将突破100万。
新政获得感,来自于补齐服务短板
“一门式”政务服务模式的构建,既需要串联“信息孤岛”,也需要提供各类保障,补齐服务短板。
今年以来,衡阳市、娄底市加大投入力度,计划拿出4.3亿元、2.3亿元改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益阳市为每个村(社区)新增5万元“一门式”专项经费;永州市冷水滩区统一制定村级服务事项清单、赋权清单,防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团麻”。
金融知识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软肋”。浏阳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金融村官”进万家活动,选派浏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协助驻点村(社区)开展公共金融服务。作为首批“金融村官”之一的苏献国,已驻扎永安镇坪头村服务两个星期,为多家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金融咨询。
为承接好各类下沉服务事项,破解人手不够、素质不高的矛盾,常德市在对全市2262个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摸底之后,面向社会招聘党建联络员,并兼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和政务、商务代办员,要求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熟悉计算机操作。鼎城区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办理事项激励机制,服务业绩突出的党建联络员,不仅可以获得物质奖励,还可优先推荐担任村主干。
“一门式”政务服务模式,还为基层干部减负提供了硬支撑。得益于高标准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汉寿县281个村(社区)都配备了视频会议集成系统,满足了实时召开视频会议的需求,让基层干部少跑路,多履职。“今年以来,县里发文比去年同期少了53件,督查考核事项精简至19项,去县里开会的次数也少了一半,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为乡村、为群众谋福祉,群众获得感满满的。”聂家桥乡党委书记解哲由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