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迁”出了同中人的甜蜜好日子
2020-05-11 15:2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吕小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走进泾川县汭丰镇同中村,整齐排列的现代化设施蔬菜大棚和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小康屋掩映在绿树繁花中,新修的村部、乡村舞台气派美观,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蜿蜒至家家户户,日光温室里飘出的甜瓜香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昔日贫穷落后的“后进村”已经成为全县有名的“明星村”,同中村的华丽蜕变,正是镇村两级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好见证。

  易地搬迁挪出“穷窝窝”

  汭丰镇同中村是泾汭河流域特困片带贫困村之一,全村5个村民小组378户1456人,村庄背靠大山,汭河三面环绕,过去群众大多依山建房或直接居住在山上,不是马担就是驴驮,不是上山就是过河,群众一辈子就是干五件事:种地、修房、娶媳妇、挑水、砍柴,几代人不断重复着这样单调的悲情轮回,乡村逐渐陷入了死循环,彩礼越来越高,媳妇越来越难娶,光棍汉也越来越多.....“能走出去,最好不回来”成为新一代同中人的人生追求,逐渐的所有年轻人都进城务工了,山台地大面积撂荒,部分河滩地无人耕种,设施条件越来越差,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老人村、孩子村”,2013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3户1026人,贫困发生率达70.5%。

  “改变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让村子焕发生机,我们一点都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村党支部书记王浩峰说。2018年,村上积极争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1100多万元,对居住条件较差的35户164人进行移民搬迁,配套建成了村部、卫生所、便民超市、乡村舞台等场所,实施了绿化、亮化、硬化工程,群众居住条件得到的极大改善,村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喜欢上了这个新家,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恐怕这一辈子我也住进这样的小康屋,仅仅只花了1万多元就住进了这样的好房子,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现在我感觉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正在打理门前的小菜园的村民王焕林高兴地说。

  对口帮扶唱响“甜蜜蜜”

  “居住条件是好了,生活方便了,可是距离山泉远了,柴草少了,吃水、烧火等,各种花销也越来越多......”刚住入了新房子,村民却有了新的烦恼,部分群众更是搬回了老屋居住。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让群众有钱花,产业培育是关键。在实施易地搬迁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坚持生产与生活“两手抓”、搬迁与发展“齐步走”,积极争取天津市武清区对口帮扶资金500多万元,新建日光温室20座,钢架拱棚110座,配套建成了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组织群众通过发展蔬菜产业脱贫致富。

  菜棚建好了,怎么种?种什么?怎么实现普惠共利?成了横在镇村干部和群众眼前的难题。通过多次外出参观学习、开会商议讨论,村上决定借鉴贵州“三变”经验,探索建立了“党支部+三变+合作社+贫困户”运营模式,全力搭建“春夏甜瓜、秋冬蔬菜”的种植结构,由党员干部带头趟路子、创经验。

  日光温室前18元一斤的甜瓜格外畅销,刚送走顾客的菜农王银祥,细数着手中的一叠百元大钞,笑的像刚摘下的甜瓜一样即“脆”又“甜”。“不到半月时间,我3棚甜瓜就卖了20000多元,汭丰甜瓜牌子亮、口感好,除了要精心务作,销售的事我一点都不担心,每天都有很多人联系我,直接到棚里装瓜,这都是沾了精准扶贫和易地搬迁好政策的光”王银祥高兴的说。

  “今年在致富带头人王浩峰、王宏伟等人的带动下,全村95%的蔬菜大棚种植甜瓜,日光温室4月5日前已上市销售,是全县上市最早的本地甜瓜,截止目前为止价格仍保持在12元一斤,预计日光温室棚均将实现净利润2.5万元左右,大拱棚甜瓜也已上市,每斤售价也在10元左右,棚均净利润在1万元左右。另外,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合作社配股分红,将通过坐在家里收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盯着账本分股金,户均增收650元左右,甜瓜产业已经成为全村人的“甜蜜产业”。政府镇长刘明华讲到。

  精准帮扶摘掉“穷帽子”

  “年初受疫情影响,我们无法外出务工,村上介绍我们夫妻两人到县上的棉纺厂上班,一月就挣了6200多元,而且每周还有两天周末,能在家陪陪孩子和父母,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心里感觉很满足、很幸福”村民李亮亮高兴的说。和李亮亮一样,村民乔海云早在去年6月份就被镇上统一组织参加了缝纫技能培训班,在掌握了缝纫技能和安全常识后,被统一介绍到镇上的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工作,上班时间可以自行安排,每天除照顾家里老人,送孩子上学她都在扶贫车间上班,一月能挣3000元左右,有时比一月在外务工的丈夫挣的还要多,去年就稳定实现脱贫,顺利的摘掉了多年的“穷帽子”。现在丈夫王云祥也在村上的介绍下,在镇上建筑工地搞装修了,一家人每天都能在一起,她从心底感到很幸福。今年以来,镇村两级积极开辟劳务输转“绿色通道”,结合脱贫攻坚“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工作,组织开展劳务技能培训4场350人次,开展招聘信息宣传3次,先后帮助293名群众到省外务工,87名群众在省内城市务工,5名群众到县上棉纺厂等企业工作,帮助联系介绍25名群众在家园陶瓷、华润陶瓷、信泰建材厂等镇域企业务工,33名群众到镇上的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就业,介绍50名群众在镇内建筑工地、村上蔬菜园区务工增收,为15名外出务工困难群众安排了公益岗,帮助128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转尽转,确保群众收入不受疫情影响,真正实现了稳定就业、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现在,我们村上的基础条件越来越好了,致富路子越来越多了,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愿意嫁到我们村上来了,彩礼年年攀升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年轻人娶媳妇变的越来越容易了,光去年就有20多个小伙子结婚了。而且,现在家门口挣的一点也不比外面务工少,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晚上文化广场跳广场舞的、打篮球的人很多,日子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村党支部书记王浩峰说。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顾其冷暖。群众的满意度永远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关键和核心所在,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群众所忧所思所盼放在心上,紧盯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对该搬迁的搬迁,该帮扶的帮扶,该支持的支持,该兜底的兜底,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全村贫困人口下余3户3人,贫困发生率将0.2%,今年将全部实现稳定脱贫”镇党委书记高凯华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