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河南省鄢陵县张桥镇裴庄村,两层高的农家小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空气中弥漫着菊花香,游客络绎不绝,呈现出一派繁荣的乡村美景。
裴庄村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一度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没有特色支柱产业,缺乏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村集体经济为零,群众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空壳村”。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村党支部一直思考的问题。
穷则思变。党支部书记裴得功召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商讨强村富民之路,决定走符合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将群众手中的土地流转出来,村集体统一种植、管理经营,提高土地的附加值。”
2017年4月,由裴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鄢陵县鑫佳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发展冬枣种植。裴得功个人出资3万元从山东滨州引进300棵冬枣树苗,种了3亩试验田。2018年果树挂果销售,每亩收入7000元,村集体增收2万元。试种成功后,裴得功和村“两委”又筹资50多万元,扩大冬枣、软籽石榴等种植,面积达160亩,预计2020年盛果期产值达80多万元。
在搞好冬枣种植的基础上,2018年初,裴得功只身一人到湖南、江西等地考察特色产业种植项目,最终选定金丝皇菊,并与江西婺源一家公司签订种植销售协议。当年,村集体种植金丝皇菊15亩,仅此一项为村集体增收26万元。为做大做强菊花产业,形成特色品牌,裴得功为产品注册了商标,又建成700平方米的烘烤厂房,投产使用后可带动周边40多人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元,形成了菊苗繁育、栽培、烘烤、销售产业化链条。
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裴得功意识到,合作社虽能促进村集体增收,但农户很难从土地再次获得收益。恰好县里推进“三变改革、五大合作”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裴庄村被确定为全县改革试点。2019年5月,裴庄村正式开启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破冰之旅”,分别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旅游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真正使农民成为股东,实现收益分红。目前,土地股份合作社吸纳土地股800亩,除了让入社农户享受土地股份的保底一次收益分配外,还享受土地和合作社经营收入带来的二次浮动分红,两者加起来,农户每亩获得收益900元。
谈起产权制度改革,作为裴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股东,裴红喜乐滋滋地说:“我的5亩多责任田入股到合作社后,每亩土地租金800元,仅租金一项就能收入4000多元,年底分红、劳务工资也是一笔可观收入。”
同时,裴得功带领大伙成立旅游股份合作社,把村内14亩荒坑改造成鱼塘,建成休闲垂钓园;投资25万元建设民俗馆,形成了冬枣采摘、观光赏花、休闲垂钓、农家美食为一体的乡村民俗休闲旅游产业。在裴得功的努力下,原本沉寂的小村庄成为休闲旅游“特色村”,不断吸引着远方来客,每逢节假日,从郑州、开封等地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