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右)和村里孩子们在一起。
王涛(右二)和村里党员群众交流。
“王书记刚来时说,让俺村一年挣上一千万,我们私下说他吹牛;现在,村里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年挣一千多万不在话下。”在银杏树沟村环保产业园,村劳务服务公司负责人马士博说。
马士博所说的“王书记”,是银杏树沟村第一书记王涛。2017年8月,王涛从国家机关选派到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银杏树沟村。两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银杏树沟村走出了一条资源匮乏型深度贫困地区环保产业脱贫新路子。
银杏树沟村是一个被大山阻隔的深度贫困村,交通落后,资源匮乏。全村6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58人,贫困发生率41%。“无村部、无集体经济、无信号,喝雨水、走泥路、住土房、没新娘”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因为贫穷落后,村里治理难,村“两委”几乎没有存在感。入村后的第二天,王涛召集党员干部开会,谁知,只来了一位73岁的老党员。
人心散,就得聚人心、鼓士气!
王涛没有被困难吓倒。在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之后,他找到了治理穷村的第一把“钥匙”——先解决没水泥路、没自来水、没移动信号这“三大难”。他对村民许诺:年底之前,让大家有路走、有水喝、坐在家里打电话!
修路谈何容易!由于银杏树沟村被大山阻隔,运送修路的土石十分不易。这难不倒当过兵、北大毕业的王涛,他想到了一个新方法:引进最新的土体稳定剂修路技术,把村里堆放多年的建筑垃圾废物利用,变成修路的水稳层。“用建筑垃圾修路,这不胡闹吗?”一开始很多村民起哄,都等着看王涛笑话,还不时嘲讽几句。
当地政府了解到王涛正在村里探索用新技术修路,也是顾虑重重:这种技术在别的地区倒是可以,可淅川是重要水源地,土体稳定剂会不会有毒?县里派专人到修路工地,命王涛停工。
王涛不气馁,把标本送到专业机构检验,各项指标全部符合环保要求。为了彻底打消相关人员的顾虑,王涛还把用新技术做出来的土方块放在金鱼缸里,甚至当着市县领导的面喝了一口水。经过一番沟通,县里同意让王涛先修30米,然后请验收部门监测指标,达标方可继续。王涛带着施工队的小伙子没日没夜干,几天后,市公路局检测部门宣布,30米路段达标!一个月后,全部路段完工,质量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凭着这股劲头,3个月后王涛的诺言兑现了:7.5公里的水泥路,连起了所有村组;3眼深水井汩汩出水,自来水通到了各家各户;村部对面的小山包上竖起一座信号塔,4G网络信号覆盖全村。
王涛趁热打铁,调整充实了村“两委”班子,把对乡亲们的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党员、建一个负责任的班子”写在村部的墙上;把支部会议开到田间地头、开到扶贫车间。偏僻的小山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人心聚了,基础设施改善了,咋让村民增收致富?
银杏树沟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且土地贫瘠,又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受水质保护政策影响,有水不能养鱼、有山不能开采、有田不能施肥,干部群众对如何脱贫致富一筹莫展。某公司承包了拆迁垃圾清运,把一车车建筑垃圾运往山谷填埋,说是给村里一些补偿,个别村干部见钱眼开,纵容倾倒垃圾行为。可村民们意见很大,大家将推土机团团围住,推土机左冲右突,试图驱散人们。就在此时,王涛冲到推土机前站定,怒目喷火,高声说:“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怎样强村富民?“必须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这样后劲才足!”王涛心中早有筹划,他注册了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创办“芈月山”农特产品牌,流转3000多亩土地,引导山区群众发展玫瑰产业,花茶、化妆品、酒水等玫瑰系列产品上架网上商城;王涛还围绕土体稳定剂技术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金1.5亿元。短短两年时间,建成了包括建筑垃圾再生透水砖厂、生态修复植被毯生产车间、固废垃圾再生商混站在内的环保扶贫产业园,解决了上百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村集体收入实现从无到有,连续两年突破300万元。在王涛的带领下,村集体出资对全村房屋进行改造,为困难群众添置家具家电等生活必需品。村里对老弱病残困难群体实施“定向分红”,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至5000元的补助;对村里8名在读大学生每人补贴1万元助学金,还设立了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孵化出十几个乡村旅游项目。
好口碑是干出来的。王涛因表现突出,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河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村集体富了,群众腰包鼓了,王涛却日渐憔悴。由于山区湿气重,王涛长期工作到深夜、不按时吃饭,得了胃溃疡,还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靠每周用针管抽颈椎积液坚持在一线。他曾连续5个月没回家,女儿出生那天,仍坚守在村里。由于父母年事已高无法照看两个孩子,妻子为了支持他,辞掉了年薪几十万的银行工作。“对家人我心怀愧疚,但一想到村民脱贫致富的笑脸,便觉无怨无悔。”王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