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万元”圆梦记
2020-12-04 10:1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何晨阳 靳赫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万元,你现在一年收入能过10万元吧?”到兰万元家牛棚里看过的人都会这样问他。起初,他还会掰着指头算账,问的人多了,他的回答变得很干脆:“能成!”

  牛棚里膘肥体壮的20多头牛,是兰万元的底气。

  就在几年前,他家却是另一番光景。

  1953年,兰万元出生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杨河乡串河村。很长一段时间,他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父母平时随口叫他“圆儿”,叫久了,“圆儿”就成了他的小名。

  该上小学时,家人犯了愁:上学要起个大名,可父母又不识字,入学那天,负责登记的老师说,“算起来你是‘万’字辈,小名又叫‘圆儿’,大名就叫‘兰万元’吧。”

  兰万元生活的山村地处宁夏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在他的记忆里,幼年时难得吃上一次饱饭。也因为生活艰难,他小学二年级便辍学了。

  上世纪80年代,兰万元家分到了十几亩地。由于土地贫瘠,尽管夫妻俩都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但忙活一年,也只能攒够全家人的口粮。那时候人人争当“万元户”,兰万元因为名字也出了名。“村里人都夸我名字起得好,但当时和万元户根本沾不上边!”兰万元说。

  几十年种地、打工下来,他家在并不富裕的串河村,生活水平还是倒着数。兰万元后来想,自己这辈子也就名字起得好。

  2014年,兰万元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来了,仔细考察后告诉他:要想富,多养牛。

  兰万元小声嘀咕:“说得轻巧。买母牛、盖牛棚、买饲草哪样不要钱,这些本钱从哪来?”

  让兰万元没想到的是,一系列困难迎刃而解:买牛没钱,政府帮助协调扶贫贷款;盖牛棚没钱,政府给补贴……

  “咱也是会想办法的人。喂牛需要饲草,我就把家里十几亩粮食地改种了青贮玉米。”兰万元饲养的母牛下了牛犊,牛犊长大了又下牛犊……到了2017年,兰万元家的小牛棚嫌小了,扩建了一个大牛棚,还把在外务工的儿子兰金荣叫回家创业。

  “养牛比打工挣得多,为啥还要出去?”兰金荣说,父亲和自己因为家里穷,没怎么上过学,这是两代人的遗憾,所以父亲和自己拼了命地想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如今,家里已经供出来两个大学生。

  前不久,兰万元从牛棚牵出了2头牛,去市场上“换”回了近5万元新票子。“孙子们一年学费超不过一头牛!”兰万元抬手指向一头半大的牛犊说,现在,家里办大事用大钱就卖大牛,用小钱就卖小牛。

  串河村村委会主任马富财说,去年,村里牵头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增收。“现在一户人家养十几头牛已不是稀罕事。”

  兰万元常常琢磨:按照这几年的势头,再过两三年,家里的牛就会超过50头,全家收入估计会再翻番。

  “到时候饲草怕是又不够用了,得再流转些土地种青贮玉米。”兰万元笑着说。

  兰万元现在觉得,自己这辈子名字起得真好!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