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派驻武功县大庄镇段王村第一书记黄兵团(左二)与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一起采摘扶贫蟠桃。
陕西省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2807户49520人。近年来,该县强化党建引领,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脱贫人口11798户47128人。
选好用好驻村扶贫干部
韩俊海是县委编办派驻苏坊镇苏坊村的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他争取扶贫项目支持,硬化村间道路1500米,新修生产路、排水渠2000余米,为村里实施危房改造5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里建起3栋标准化猪舍,预计今年存栏可达300头。在韩俊海的努力下,苏坊村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积极变化。
武功县目前共选派252人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将优秀干部放在脱贫攻坚一线摔打锤炼,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确保完成脱贫攻坚重任。
因扶贫成绩突出,2019年韩俊海被提拔为县事业登记管理局副局长。据了解,为激励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该县将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绩效考评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对于扶贫工作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全县先后表彰36名优秀第一书记、40名驻村工作队员、15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提拔重用49人,极大地激发了扶贫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软硬兼修建强基层组织
“以前我们村因为村干部之间心不齐,各项工作严重滞后。2019年,县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开展整顿后,班子团结了,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去年村里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村集体有了收益,群众满意度提高了。”金城村党支部书记张明辉说。
去年以来,武功县在2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中,全面推行“制订一套方案、确定一名县委常委包抓、派驻一个工作组、组建一个督导组、实行每月一通报、完善一套体制机制”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整体建设水平。
同时,该县全面清理村干部队伍,先后撤换问题村干部72人,183个行政村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
“以前我们没有专门的办公地点,村干部办公就在村党支部书记家中。2017年,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们采取‘财政投一点,项目给一点,经费挤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投入资金70万元改建村小学,建成集党员活动、干部办公、卫生医疗为一体的办公活动场所。”董辛村党支部副书记辛抗锁说。
近三年来,武功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用于党建工作,持续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做到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点评考核“三个到位”,创建省、市级示范村36个。
搭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
“武功县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小村大蒜、倪家锅盔、北韩麻花、南可土织布驰名中外……”4月29日下午,武功县县长林梅走进“陕货淘宝直播购物节”直播专场,为武功优质农产品代言,一小时售出农产品4200多件。
这是武功县搭建发展村集体经济“四个平台”的一个缩影。
为保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武功县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资源88个,统一安排、集中使用,放大资源效应;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联姻,建立猕猴桃种植、奶山羊、肉鹅养殖等专家工作站5个,聘用技术员76人;搭建产品销售平台,建起特色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形成电商代销为主、村淘直销为辅、自产自销补充的三级营销体系;搭建金融支持平台,用好省财政扶持资金、县财政拨付补助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简化程序、增加数量、提供优惠,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
截至目前,武功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公司2家、猕猴桃合作社92家、奶山羊基地65个,吸纳贫困户入股300余万元、务工就业1200余人,形成了“党建引领,全面开花”的产业扶贫新格局,为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