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一个“中国蜜蜂小镇”
2021-01-29 09:4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浙江省景宁县家地乡党委书记 刘成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引蜂入山,从无人养蜂到人人养蜂,再到“蜂养殖+旅游”融合发展有声有色,我们乡的“蜂蜜创业史”只有4年时间,可以说是“无中生有”。我全程参与,感触颇多。

家地乡主要蜂产品展示

  记得2016年夏天,我到家地乡家地村走访,村干部向我诉苦:“我们这实在太偏远了,做什么都困难重重。种过香榧、养过羊、小规模试种过中草药……都不赚钱。”

  看着村干部和村民们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心想:到底什么产业才能在家地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转化成老百姓兜里的真金白银呢?有一次,市畜牧局干部到乡里指导工作,我向他们请教。席间,一位农业专家的建议让我眼前一亮:家地乡的阔叶林资源丰富,有1000多种蜜源植物,“兴许养蜂是条路子!”

  可当时,全乡没有一户农民养过蜜蜂。路子再好,村民不愿意走也是白费劲。乡党委决定,动员乡干部们小范围试养,积累经验。说干就干,我们立马跑到温州市泰顺县,买回了5只中蜂箱进行试养。除虫除害、割蜜摇蜜……每天都像小学生一样,详细记录观察日记、养蜂心得体会。

  通过5箱蜜蜂的示范养殖,我们发现,中蜂养殖低投入、快产出、轻体力,花600元买上一只蜂箱,可产8-10斤蜂蜜,每斤蜜能卖到100元,不仅效益好还省心,特别适合留守老人。

  由此,我们正式开始探索中蜂养殖发展致富模式,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发动各村党员干部先行先试,动员他们参加培训,先掌握养蜂技术,等见效益后再到村民当中现身说法,给村民算“收益账”。同时,我们出台了补贴政策:每个蜂箱财政补贴300元。还开展蜂箱“送货上门”贴心服务,广泛动员在村村民参与。渐渐地,加入养蜂的村民越来越多,2017年,全乡养蜂箱数达1700箱,到2019年上升到3000箱。

  为了让蜂农放心养蜂,我们还打造了党建品牌“爱心驿站”,在养殖技术、销路等方面为蜂农们提供贴心服务。同时,我们创新“爱心蜂箱认领”活动,发动乡党员、干部以1500元爱心资金向农户认领1只蜂箱10斤土蜂蜜,提前为蜂农解决销路问题。

刘成伟(右)参加“中华土蜂蜜云荐会”直播带货活动(资料图)

  为进一步打开市场,我们从2017年开始,每年举办割蜜节,开展“在家地认领蜂箱”爱心众筹活动,组织采蜜体验活动,在杭州7000辆公交车上投放广告……如今,家地割蜜节已成为景宁县的一个知名文旅节庆品牌,全乡50%的蜂蜜都在活动期间被集中预订。

  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外出村民选择回乡发展。家地村党员吴明杨两年前把自己在广东的一家小超市转让了,回乡当起了蜂老板。去年,他的400箱蜜蜂共产出4000斤土蜜,收入近40万元。石碧村张小平家的土蜂蜜供不应求,于是专门找到我们,了解家庭农场注册手续,走上了规模化养殖道路。

  得益于优质的山泉水和繁盛的林木资源,得益于我们党员干部的引领,家地乡出产的土蜂蜜活性酶、波美度(蜂蜜的浓度)优于国家标准,“家地土蜂蜜”甚至成了高质量土蜂蜜的代表,得到了中国养蜂学会相关专家的关注和点赞。去年,中国养蜂学会将家地乡作为样本开展研究,探索一条以养蜂为主导的乡村绿色振兴之路。

  有了中国养蜂学会的支持,我们趁热打铁,提出打造“中国蜜蜂小镇”,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改造提升中蜂科普体验园,新增1万株蜜源植物。如今,标准化养蜂生产示范基地、中国养蜂学会科普馆(景宁馆)等项目都在有序推进中,让我们对建设“中国蜜蜂小镇”更加信心满满。随着养蜂队伍的不断壮大,建立农业现代化组织载体和体制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又趁势而上,发起成立了景宁县中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中蜂养殖体系、蜂旅融合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多元投入体系,壮大蜂蜜产业规模,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让百姓抱着“蜜罐子”,过上幸福好日子。

  “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乡间孩子们欢快的童谣声在耳边响起,我的心情像喝了蜂蜜一样甜!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