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烟火 万家温暖|一餐热饭暖“夕阳”
2025-03-14 09:1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柴火饭香味飘满了下马圈幸福互助院“孝老食堂”。11点半刚过,67岁的独居老人马继青便踱步到明厨亮灶的取菜窗口前,开心地叮嘱打菜师傅:“红烧肉给我多浇勺汤!”马继青和老邻居们围坐在方桌旁,边吃边唠着家长里短。“以前总愁做啥饭,现在顿顿热乎饭,连汤汁都舍不得剩,日子美着哩!”这样暖心的场景,如今已成为互助院老人日常的幸福“食”光。

  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探索农村养老新路径的生动缩影。自2020年,尚义县下马圈乡下马圈村幸福互助院建成,这里便成了116户村民的“新家”。去年5月,幸福互助院“孝老食堂”建成投运,老人们的生活再次升级,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舒适的就餐服务,对于一些患病无法出门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贴心开展上门送餐志愿服务。

  记者了解到,食堂运营半年多来,日均用餐人数40余人次,高峰时超过60人;截至2025年1月,食堂累计接待就餐老人超过1万人次,为行动不便者送餐近500次。

  “父母80多了,我在外打工心里始终放心不下他们。有了食堂,为我们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53岁的马淑琴今年春节返乡时,被食堂的烟火气暖了心窝。看着父母在窗明几净的食堂里吃着可口饭菜,这位常担忧父母做饭吃饭问题的游子,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

  一蔬一饭牵人心,三餐四季皆温情。“互助院居住着116户,其中90%是60岁以上的老人,30%是80岁以上的老人,90岁以上老人有3位。‘孝老食堂’有效解决了村里空巢、困难、高龄老人们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下马圈村党支部书记、“孝老食堂”负责人马国飞介绍,“现在每天中午11点半到12点,下午5点半到6点,食堂就是最热闹的‘打卡地’。食堂每周更新菜单,水饺特别受老人欢迎,我们还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提供营养套餐定制服务。”

  下午5点多,食堂里热闹起来。厨房里洗菜声、炒菜声交织,志愿者郝喜青动作娴熟,麻利地将饭菜分装进保温袋打包好,准备给行动不方便的侯成老人送去。

  自食堂运营以来,村“两委”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在食堂帮忙,承担打饭、包饺子、准备食材等工作,用心用情为老人服务。同时,乡党委全力协调各方资源,幸福互助院做好兜底保障,确保食堂能够持续为老人们提供优质服务。

  夕阳余晖将食堂玻璃窗晕染成暖金色,马国飞认真清点着当日账目:“35人次就餐,消耗西红柿8斤、鸡蛋4斤、猪肉10斤……”这些看似寻常的数字,背后是乡村养老实实在在的温度。从烟熏火燎的土灶到明厨亮灶的食堂,从冷清独居到围桌共餐,下马圈村用“烟火”账本,写出农村养老的温情篇章。

  一灶炉火暖百家,三餐烟火抚人心,小食堂大民生,正烹出乡村振兴的幸福滋味。“下一步,我们还要努力扩大就餐规模。”马国飞说,他们正计划重新装修食堂的几间房,充分利用场地,一部分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让老人们在吃饱、吃好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能更加丰富。

  本报记者 马燕

责编:施羽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