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看亮点|电影《哪吒2》带动乡村莲藕“出圈” 一节莲藕,重塑产业“肉身”
2025-03-14 09:1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黄泥坝村莲藕种植大户展示莲藕。 (惠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山东省微山县高楼乡藕虾共养园区里,农户正在收虾。(高楼乡党委供图)

  资料图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在票房榜上一路高歌猛进,3月12日票房突破149亿元,还在持续增长中。影片中,太乙真人用莲藕重塑哪吒和敖丙肉身的奇幻情节,也给全国各地乡村的莲藕产业带来了“泼天的流量”。

  在山东省微山县高楼乡的兴农助农直播间里,主播骄傲地说,这片湖里的藕一年能做1.29亿个“哪吒”。莲藕能有多长?在湖北“洪湖莲藕”区域公用品牌北京推介会上,“哪吒”携3.25米长的“藕霸”亮相,引得现场观众惊叹连连。

  引流看着热闹,增收才是王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是当前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莲藕是很多地方的富民产业,如何进一步发掘莲藕产业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潜力,各地持续探索。在山东、湖北、江苏等地,依靠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莲藕开发出了不同的“吃法”,成了强村富民的法宝。

  种藕捕虾,

  多了几份收入

  山东省微山县高楼乡地处微山湖区,全乡有3.8万亩的浅水藕与小龙虾共养园区。眼下,白莲藕采摘已进入尾声,农户们正忙着投放虾苗。“这些原来都是涝洼地,荒着了。”高楼乡党建办主任张斐介绍,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的引领下,村干部和党员率先示范,大力实施涝洼地改造,形成“一池一田”的产业结构。

  池里是藕虾,田里是庄稼,群众有了好几份收入。高楼乡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联合研发推广“藕虾共养”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产业升级。村党支部成立技术服务队,全程指导农户产业转型,捕虾、采莲、挖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在高楼乡,白莲藕年产量超5.7万吨。为了畅通销售渠道,乡党委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引入西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构建“电商+直播”销售矩阵,搭建了16个村级直播间,培养600多名本土主播,形成“乡村直播间+供应链基地”的产销闭环。“每年的7月、8月,11月至1月,是我们乡莲藕销售的旺季。”张斐介绍,“直播间卖了12000斤,直播引流线下大宗交易5万斤。”这个销售成绩让大伙儿很提气。

  进了车间,

  有了百种“变身”

  在湖北省洪湖市,一节藕,有近百种“变身”。湖北华贵集团的加工生产车间里,一袋袋泡藕带、一罐罐野莲汁在流水线上完成打包,发往全国各地。据介绍,公司有莲藕精深加工生产线8条,就地取材研制出洪湖野莲汁、野藕汁、藕带等近百个产品。

  “洪湖莲藕是个老品牌,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分散种植、粗放经营、收益不高,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洪湖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擦亮区域公用品牌,洪湖市以党建为“牵引力”,在一产上发力、二产上提升。

  据了解,洪湖市在莲藕产业链上成立党委,对产业全链条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布局,推动村企“联姻”、合作共建,123家莲藕加工企业与200多个行政村结对,将村级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结成利益共同体。“我们和农户签订了利益联结协议,实行订单种植。”湖北华贵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杨福元说。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村企共建开展后,公司向村里提供藕种和技术支持,同时以保底价收购,直接带动3万多农户、30余个合作社发展莲藕种植基地10余万亩。

  “虽然累,但是高兴。”峰口镇土京村藕农白水林,从公司承包了一片藕塘。十几年前开着摩托去卖藕,现在种得越来越好,卖也不用愁,他换了一辆大货车,还盖起了新楼房。

  赏莲品蟹,

  有了四季“丰”景

  从秋吃到春,江苏无锡人偏爱的“水八仙”之一——莲藕,“上桌”的时间更长了。走进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黄泥坝村,连片的藕田映入眼帘。莲藕种植户谢中平弓着身子,两手在水里摸索一阵,然后用力拔起一根粗壮的莲藕。“我家种了200亩莲藕,有80亩在黄泥坝村。”谢中平说,依靠种植技术进步,采收时间可以一直持续到每年春天,收成差不多每亩3000斤。

  惠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黄泥坝村,像谢中平这样的莲藕种植户还有不少。近年来,黄泥坝村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打造700亩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莲经济”,构建生产与生态效益俱佳的“莲藕+鱼蟹+稻米”立体种养系统,带动村民致富,促进共同富裕。

  黄泥坝村党总支书记刘耀峰说,黄泥坝村的莲藕品种以鄂莲35为主,依托优质的水土条件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措施,生产出来的莲藕藕节饱满、口感脆嫩、清甜多汁。每年丰收季,30万余斤藕早上“拨泥出土”,中午就运抵无锡各大市场,年销售额超百万元,带动了3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一节节藕,串起了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莲藕+鱼蟹+稻米”立体种养系统,黄泥坝村打造了“荷塘月色”“鱼戏莲叶”“藕田四季”等文旅项目,推出集赏荷、采莲、品蟹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体验产品,每年吸引游客千余人次。每当丰收季,金色麦浪、鱼跃蟹肥与荷塘相映成趣,一幅“四季有景、全年生金”的产业画卷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周妍 倪怀成 朱秀霞

  通讯员 曾琴 靳灿 刘林

  实习生 潘子怡

责编:施羽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