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晴
驻村路穿越57个隧道
下午5点整,周梅在西安高铁站接上我,一起去瓦铺村。
驻村条件艰苦、工作紧张,对女性而言,挑战更大。周梅驻村一年,锻炼得愈发干练、细心、能吃苦。
比如开车。导航显示到村是178公里,全程基本高速,我以为2个小时就能到,结果足足开了3个半小时,原因是我们一直在穿隧道。我数了一下,全程一共57个隧道,车速一直跑不上来。周梅开车很稳,她说这是下村练出来的,村里盘山路更难走,夏天还好,到冬天冰雪覆盖,那才危险。
晚上8点我们到了茨沟镇,周梅到镇上的宿舍取了点东西然后去瓦铺村。原来单位安排她住镇上,但为了工作方便,她主动搬到了村里。
车拐上了去瓦铺村的盘山路,天色昏暗,旁边就是深沟,让人提心吊胆。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沿着山势延伸,路旁渐渐出现了民居。才8点多,村子好像已经沉睡了,大多民居都没有亮灯。
到了驻地,周梅的房间布置得很温馨,我和周梅简单洗漱了一下,一人一被,抵足而眠。
6月11日 中雨转大雨
看望百岁老兵
清晨6点半,我被窗外哗哗的雨声惊醒,拉开窗帘,只见青山叠翠,一位披着一块塑料膜头戴斗笠的老汉特别显眼,他佝偻着腰,扛着锄头,正在泥泞的山路上攀爬,好不容易爬到山腰一块巴掌大的地上,便埋头锄起地来。
“室友”周梅见我盯着那位老汉看,告诉我老人名叫年化久,就住在旁边不远,已经70多岁了,去年村里帮助解决了他家的危房问题。
下午2点多,雨越下越大,没有停的意思。镇党委书记胡子新、村支书唐国斌、周梅和我冒雨去村十二组百岁老兵惠德泉老人家中探望。
惠德泉出生于1920年,1942年3月参军,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军13余年,身经百战,1955年退伍后,为照顾家庭回乡务农,在瓦铺村居住至今。
看到他时,他正在吃饭,一碗手擀面加个鸡蛋吃得津津有味。我看到党徽在他胸前别得很正,他女儿说,去年村支部给父亲发了新党徽,他如获至宝,每次外套换洗后都自己摸索着戴上。
什么叫不忘初心?这个深藏功与名,在山村里粗茶淡饭一生的老人给了我答案。
回程大雨滂沱,回到驻地换下湿透的鞋袜,一抬头,看见年化久老人还在雨中锄地,仿佛不知疲倦。
周梅说:“瓦铺村贫困,不是因为村民懒。相反,他们既善良又勤劳。可长期以来,他们的勤劳和收获不成正比,我们在这里待得越久越有责任感,真想早点带他们过上好日子!”
6月12日 多云
走访贫困户
瓦铺村是山区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形,近年来,居住在山坡上的贫困户陆续下山,搬进了村里的危改集中安置点。上午,第一书记周梅、市委办驻瓦铺村工作队联络员吴世华带着我去走访贫困户。
五保贫困户兰远志正端着碗吃饭,锅里还炖着腊肉干菜,烧的是木柴,屋内烟雾缭绕。
吴世华赶忙给他打开窗, “叔,烧柴的时候要通风,不然有危险,你又忘啦?” 兰远志讪讪的,低头喝汤,就是不看他。吴世华又耐心叮嘱了一遍,出门的时候直叹气:“他们在山上烧惯了柴,总担心他们的安全,只有常来看看才放心。”
隔壁住着五保贫困户余祖安夫妻俩。妻子又瘫又聋又哑,智力也有缺陷,完全无法自理。余祖安平时下地干活,只能把妻子留在家中。周梅一有时间就来看她。她看到我们非常高兴,周梅蹲下来跟她说话时,她就带着一丝腼腆笑意看着她。
从余祖安家出来,周梅心情有点沉重,她说,“村里有很多残疾人,身体有疾病,心理也有创伤。物质缺乏是一方面,精神层面的关爱缺失更是严重问题。”
除了经常看望,她积极组织送温暖活动。比如今年1月23日,在她的促成下,陕西省社科院联系医学专家进村为残疾人、贫困户体检、送药,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罕见的笑容。在周梅看来,那是比金子更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