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报记者《安徽全椒驻村影像(3)》| 脱贫致富靠什么 产业兴旺拔穷根
2019-07-12 15:3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慧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为第一书记王鹏和村党总支书记杨庭玉查看薄壳山核桃林下套种西瓜的长势。沈果 摄

 

  驻村第三天,早上打开窗,外面下起了小雨。

  在乡村听夏雨,是一件惬意的事儿。风穿过窗棂,空气清新自由,小黑脖子上系的铃铛声也清脆摇曳,点缀着细雨。我突然就不想起床,想闭上眼再赖上几分钟。

  “吃饭喽~~”郑大姐一声吆喝,我回过神,赶紧麻溜儿地下床、刷牙、洗脸,然后和第一书记王鹏他们一起吃早饭。

  “我今天要入户走访,上个月属于贫困户的到户特色种养殖产业项目补贴到账了,我要去通知他们,顺道带你去看看我们村的产业项目。”“好的,没问题。”

  吃过早饭,雨停了。王鹏开着车,先载着我去贫困户李茂才家。

  走半道上,看见一辆南京牌照的大货车停在村民李正耿家的西瓜地前,10多个村民挑着担子,正一趟一趟地在运瓜。“他家的瓜好,皮薄味甜,这一车3000多斤,拉回去3、4天就卖完了。”南京的西瓜销售商胡成林说,他今天来了两辆车,还有一辆在路上。

  白庙村因为山多地少,李正耿算是村里的西瓜种植大户,共种植西瓜120多亩,年毛利润在20万元左右。今天早上,从4、5点钟开始,就陆续有各地的大货车来买瓜。李正耿忙不过来,还雇了村里的10个人来帮忙,一人一天120元工资。

  虽然李正耿的西瓜不愁卖,但王鹏为了做出白庙的品牌,形成影响力,提前给她们村的瓜果注册了商标、设计了logo,起名为“白庙慢时光”。

  我好奇这个“慢”字有啥缘故,王鹏解释说,丘陵山地、慢慢滋养、不打农药、自然成熟,这是一慢;二慢是全椒正在打造慢城,推广慢文化,我们白庙也要紧跟其上。

  图为白庙慢时光的logo

 

  告别了李正耿,车开出一段,王鹏指着窗外对我说,你看,像李正耿家这样的成片西瓜地,过去和马路对面一样,是成片乱糟糟的松树林,经济效益特别低,前任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听取群众代表意见,将村集体的杂树林进行砍伐,整治出成片的土地承包经营。几年下来,共整治松树林200多亩。

  图为通往村里的主干道,一侧是整治后的土地,一侧是乱糟糟的松树林

 

  土地整治出来种什么?当时,滁州市在大力推广种植“三棵树”,即薄壳山核桃、麻栎和杜仲。白庙村帮扶单位县林业局来考察,建议大面积种植薄壳山核桃树。

  薄壳山核桃抗病虫害能力强,虽然前期生长周期长,可能要个5、6年,但后期管护成本低,而且挂果以后,结果量还会逐年递增,经济效益高,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图为白庙村旅游扶贫项目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园

 

  现在,白庙村里已经建成100亩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今年还将扩大基地面积至200亩。因为宣传推广到位,村民对薄壳山核桃树的认可度也很高,都在自家地里种植薄壳山核桃树,并套种西瓜、桃树等。贫困户家的房前院后,一般也会种植几棵核桃树。

  “想把扶贫产业真的做好,实现持续增效,这不能急。希望5、6年后,在咱们白庙能看到‘家有养老树,户有致富果’的新面貌!”王鹏脸上写满憧憬。

  一天的入户走访结束后,我们回到郑大姐家,正巧又遇到合肥一家企业来采购郑大姐家的黑猪。

  为保护水源,白庙村禁止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因为距离黄栗树水库较远,且郑大姐家的猪养在后院,后院连着200亩山地,猪粪排泄在山上,产生的污染小,所以郑大姐家今年养了160头黑猪,算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每天早上,夫妻二人4点多就起床,打扫猪圈1个多小时,然后再准备猪食。

  为养出优质好猪,郑大姐家的猪每天吃的也很讲究,玉米、桃子、南瓜、大白菜、西瓜,五谷杂粮、瓜果蔬菜样样爱吃,就是不吃猪饲料。吃完累了跑到猪圈睡一觉,醒了再到后山上溜达两圈,日子过得可美了。

  第一次看大车装猪,大肥猪一头一头哼唧唧地被赶上了大货车,宽敞的猪圈住惯了,狭窄的车箱哪能蹲的住,一位“二师兄”当场就倒卧在车里不能动弹。负责采购的那位大哥慌了神,赶紧几个人合力把这位“二师兄”弄下车,一下车,这家伙立马就精神抖擞,又蹦又跑。

  一旁的郑大姐却直呼心疼。猪卖了不应该高兴吗?为啥还心疼?郑大姐说,今年闹猪瘟,临近的几个乡镇还有市县都发生有猪死亡的现象,他家是跑山猪,因为爱锻炼、吃的好,所以抵抗力强,目前都很健康,就抓紧时间赶紧把猪卖了,不然,还得再养一段时间。去年,一斤卖十一二元,今年卖的早,一斤才卖8、9块,一头猪要亏损近大几百。

  “老百姓养头猪不容易,我们是大户还好一点,特别是散户,家里就养了几头的,死一头的话一年就白忙了,希望上面领导能重视一下,派几个专家下来检查检查。你是记者,能帮俺们反应一下不?”我赶紧点头,向大姐表态,一定把你的心声传达到。

  图为郑大姐家卖猪现场

 

  晚饭时间,我和王鹏一边吃饭一边翻看前两天刊发的日记。“扶贫工作队员是小众的,也是寂寞的。当别人工作结束回家,他们却只能遥望与家人悬挂同一片屋顶的星空”;“驻村以后才发现,陪孩子做作业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鹏书记虽然是女汉子,但还是有柔软一面的”……我读着留言给王鹏听,她表示每一条都深有感触。

  “哎呀!有人说你是碧云湖车神,难怪车技这么好。”“谁说的?咋这么了解我。”“老方,方皓亮,在定远县蒋集镇大庙村卖扶贫鸡的那位,也是第一书记,我们报纸报道过他。”“哈哈哈,他是我战友,我就说嘛”……

  农村的夜,黑得厚重,但笑声却让这夜色变得生动。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