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封面在哪里——村界的那道山梁?那行古树?那口老井?
在村民的心中,村委会在哪里,村牌就在哪里,村庄的封面就在哪里。事实上,村庄很长时间修不起自己的村委会办公室。于是,在村民的心中,村支书住在哪里,村委会就在哪里,村牌就扛到哪里,长池村的封面就在哪里。
打我记事起,我们村支书姓雷,很有震慑力,大人们吵架,不知谁喊一声,“雷支书来啦!”顿时鸦雀无声。
雷支书家住马头寨下。和村庄所有房子一样,雷支书家的房子也是几间黄土屋,只不过在黄土墙面上刷了一层白白的石灰,就成了白房子。
长池村怎么走?马头寨下白房子!
白房子就是长池村的封面。
有一年父亲要到县里参加培训,去村里开介绍信,让我去雷支书家盖章。走近白房子,大门上果然挂着那块黄花梨村牌,红色的大字,映山红一般鲜艳。
一踏进小院,雷支书家有很多群众正在说事,吃饭的方桌上摆满茶碗。雷支书一边吩咐老伴倒茶,一边和群众逐一交谈,刚刚哭的,闹的,吵的,叹气的,一会儿工夫都露出笑脸。盖完介绍信公章走出白房子,陆续又有群众走进来……
村庄太穷,没有多余的房子办学校,到了该读小学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很远的二舅家。读到三年级,父亲来接我,说咱们村有了自己的小学。
回到老家,望见马头寨,望见白房子。父母说,雷支书年龄大了,实在干不动了,在我离家没几个月的时候,那块黄花梨村牌被扛到王支书家,就是村口那座石房子。
我知道王支书,方圆几百里有名的石匠,他家的房子就是自己用石砖一块一块砌起来的,是村里第一家小楼房。
父母告诉我,王支书扛起村牌后,组织全村青壮劳力打石砖卖、打石磨卖。我一下子明白村庄上空飘荡的那些叮叮当当的声音。父母还说王支书带领全村人把瓦厂、榨油坊、豆腐坊扩大,挣了钱全用来建村里的小学,并在学校里破天荒给村里建了两间村办公室。
村民小学所在地叫灯盏垭,把学校建在灯盏垭口,就是给乡亲们点亮一盏知识的灯,有了这盏灯,村庄就有了文化。学校是川东特有的四合院,墙是石砖墙,面是石灰白,瓦是大青瓦。大门上挂着两块白底红字的牌子:长池村小学,长池村支部委员会。
有了自己的学校,有了自己的村办公室,乡亲们说话一下子有了面子有了底气。问长池村怎么走,乡亲们大手一挥,瞧!灯盏垭口!白房子大院!
春节到了,走!到村办公室去,村里举办文艺汇演。
哪家有孩子考上大学、参军或者其他什么大喜事,走!到村办公室,村里请看电影。
良种玉米怎么育苗?杂交水稻怎么备田?开家石矿要办什么手续?走!到村办公室去,问村干部……
后来我考学离开家乡,再后来参加工作进了城,听说乡亲们候鸟般纷纷外出打工,村里没有更多的孩子上学,学校于是就合并到镇上中心小学,大门上只挂着一块牌子:长池村支部委员会。
今年4月,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那山,那垭,那沟,那河,那树,显然这就是我心中正渐渐淡忘的故乡长池,只是故乡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汪湖面宽阔的大水库?
赶紧回到老家,站在灯盏垭上,才发现当年的灯盏窝如今已波光粼粼地荡着一汪大湖,湖上翻飞着成千上万只候鸟。
村支书告诉我,早在四年前,国家投资在灯盏窝里建长池水库,当时除了发电之外并没有多少收益。看到周边村庄这个产业那个产业兴起,碧水蓝天的长池水库,却只有九曲十八弯的水田,田埂上长满茂密的山茅草……
村支书找到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请他回来帮助村里脱贫致富。他果然不负众望,长池水库那汪水中现出商机。乡亲们在水库中清除淤泥,水域面积一下扩到一千两百亩;再把水库周围荒弃的水田按照原来的形状开挖出五百口水池,专门养殖生态鱼类;又在山坡上的水田里种上荷花,土地上栽上果树。丛林环绕、绿水青山的湿地扩大到六千亩,成为远近有名的湿地公园。为了记住村庄的变化,大家给湿地起了一个新名字:池海。池很小,海很大。从池到海,沧海之变。
2016年,一对白天鹅飞来长池;2017年,上百只候鸟飞来长池;2018年,上千只候鸟飞来长池;2019年,这里翻飞的候鸟达上万只……
候鸟飞过来,村里候鸟般外出打工的人们也开始回到村庄,承包池塘养鱼,走向荷田养花,消失多年的炊烟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
村里决定在灯盏垭重新修建村办公楼,村支书说再过两个月,村办公楼就会修好,到时一定请我回去看看。
荷花盛开的时节,村支书电话来啦!
回到故乡长池,放眼望去,满目青山,满目绿水,四处荷香。
站在新村办公楼前,眼前是波光粼粼的池海湖面,湖周是鱼儿翻跃的鱼池,鱼池之上是荷花正盛的荷田,荷田之上是碧绿的青山,青山之上是高远的天空……
回望崭新的村办公楼,大楼门前挂着两块牌子:长池村支部委员会,长池村民委员会,白底金字。图书室、医务室、治安室、村民服务大厅、游客接待中心、候鸟保护中心,一应俱全;白墙,青瓦,青瓦之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