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滨海县:党建点燃村级发展潜能
2019-03-27 09:57:00  来源:zuzhirenshi.com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年来,江苏滨海县脱贫攻坚跑出“加速度”:20个省定、91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贫困发生率降至1.82%。与村民收入一同提升的,还有党风廉政满意度。据统计,滨海县群众对农村干部的满意率达95%。

  既取得扎实的脱贫成绩,又实实在在落在了群众心里。这个淮河门户、濒临黄海的苏北县城,是如何做到的?

  抓龙头,配强“领头雁”

  放弃一年三五十万元收入的工作,回到软弱涣散村当起村书记,宋明的选择,也许很多人不理解。

  但他本人却越干越带劲:“刚回村里确实很辛苦,但是现在村干部报酬待遇提高了,村里开始有变化了,越干越有成就感!”

  过去,宋明所在的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夹堆村没有产业,村班子群众基础不好,村书记都干不长。宋明任职后第一次到园区开会,就遇到一个下马威:本村2名村民前去上访。面对烂摊子,他没有气馁,怀揣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多年在外打拼的经验,一点一点地干起。

  流转土地需要迁坟,宋明就率先迁了父亲的坟;村里矛盾重重,他挨家挨户上门,先解决这些历史欠账;整治村容环境,村民不理解,他耐心劝导:“孩子们都在城里上班,回来看到村里差距这么大,谁还愿回来?”……

  矛盾有人解,关系理顺了,发展也就有了基础。几年下来,400多户农户被带动起来流转了土地,800亩梨园已经挂果,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边,村集体一年收入50万元。村里老人一早把孙辈送到幼儿园,还可以在家门口务工,一户一年能增收1.5万元,“现在村上没有闲人!”宋明自豪地说,过去的问题村一跃成为零信访的先进村。

  脱贫攻坚,带头人很关键。近年来,滨海县牢牢抓住村干部这个龙头,通过邀能人返乡、选贤人治理、派干部驻村,建强“领头雁”队伍。

  滨海县近3年新增投入1.12亿元,大幅提高村干部报酬,建立村干部报酬持续增长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除基本报酬外,年底按考核情况发放考核报酬2万-3万元,每年评选重奖“三十佳村书记”。激励的另一面是约束,该县对村书记压实责任、挂图作战,制定村干部廉洁履职“十个严禁”,不称职的诫勉谈话直至免职。

  该县先后选拔103名退休退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担任村书记,从机关选派176名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落实盐城市退役士兵“村(社区)干部培养选聘千人计划”要求,择优选聘302名退役士兵到村任职。经过近3年动态调整,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6.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上升4.8%。

  此外,滨海县积极为村干部“赋能”,采取县集中培训、镇常态轮训、村以会代训,举办多期村干部示范班、村书记大讲堂,先后选派110名村干部参加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华西干部学院培训班等。

  多管齐下,滨海县村干部面貌焕然一新,为村干部干事创业夯实了群众基础。

  抓组织,筑牢“桥头堡”

  沿327省道往县城外走,过不了多久,一排排白墙灰瓦的中式联栋别墅映入眼帘。走进村去,更是大有乾坤:绿地亭台,文化长廊、大戏台……让人仿佛置身在一幅古村画卷之中。

  这是东坎街道新安村集中居住点。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现在,新安村是全国文明村,村民收入比10年前翻番。”街道党工委书记鲍晓峰边走边介绍。

  走进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一进门,“做服务群众的‘店小二’”标牌映入眼帘,柜台一字排开,这里就是面向村民的服务大厅。“过去,我们村部就三间小房,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想做事,但没办法做事。”村党总支书记祖道来坦言。

  “说到底,还是县里高度重视、真金白银投入。”鲍晓峰说,“县委出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1+5文件,树立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仅定了目标,还明确了操作细节。”他说,1+5文件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直接有力,拿起来就能用:

  ——明确全链条责任体系。县里每月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或相关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压实县镇村三级责任,实行倒计时,签订责任状,每年按照10%比例循环整顿28个“双弱村”,这让县镇包村干部和村书记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构建规范化治理体系。全面推行涉农经费非现金结算、集体资产资源平台交易、村居事务民主公开、村会计异村任职等“四项制度”,健全基层干部选拔培养、鼓励激励等“六项机制”,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公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法宝,阳光透明,老百姓没意见。”鲍晓峰深有体会。公示栏上,他和村“两委”干部的个人手机号也都公布出来,“问题都能及时解决掉,公开电话我们都不担心。”

  ——构建常态化服务体系。党群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坐班值班、帮办代办、首问负责四项机制,将流动“服务集市”变为固定“服务超市”。2018年,全县投入2904万元,新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73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晚上灯光一开,就可以跳广场舞,我们还举办了首届乡村春晚!”村民说,现在的生活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小区建起来,制度规范起来,办事更方便,村里人气也越来越旺。祖道来当了19年的村书记,对村里的变化很有发言权:“以前过完年,初三初四大家就往外走,现在返乡打工的越来越多了。现在村里只有8户低收入户,还有的上门找我主动摘帽!”

  抓产业,提升“加速度”

  红颜、章姬,78元一斤,桃熏,118元一斤……没出正月,记者来到东坎街道沙浦村红胜火草莓采摘园的时候,价目表还醒目地挂在门前。价格虽不便宜,但不愁市场,节假日前来的村民游客把草莓一采而空。

  这是江苏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打造的有机草莓示范项目。由帮扶工作队招引企业到村实施,村集体以技术支持和固定资产等方式入股分红。仅靠一期10亩的草莓园,村集体每年可获固定分红5万元,连续5年。二期10亩将于今年7月建成,村集体以资产租赁的方式,每年获得棚体设施实际投入的15%,作为固定收益。

  “在我们这,每户脱贫没有太大问题,难点在村集体。”江苏滨海县委副书记张孝荣介绍说,近年来,滨海县通过党建引领,把各方力量、资源融合到脱贫攻坚上来,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

  产业富民、项目强村是重中之重。该县加强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白首乌、林果等五大富民产业,建设10个万亩基地,已初具规模;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实行一村一策整顿提升,县财政整合资金注资发展光伏、设施农业等项目,帮助村集体增收。

  项目有了、资金有了,如何保证项目取得好效果,防止其成为“半拉子工程”?

  关键要建立经营管理机制。江苏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建方介绍说,他们帮助村集体建立产业发展约束机制,积极推广村干部领办集体农场做法,鼓励村干部入股创业、领办合作社,将项目发展与村干部自身利益捆绑,防止项目无人负责、管理混乱。

  目前,该县村党组织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48个,实施到户产业项目3.28万个,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就业、教育、健康、安居、资产收益、社会扶贫为支撑,政府托底扶贫为保障的“1+6+1”立体帮扶体系不断完善,带动这个苏北县城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路上加速跨越。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