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乡村,无际的田野蒙着厚厚的白雪,一眼看过去仿佛与远方的雪山相连,显得很安静。
但是,当你在这个冬日,走进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很多村庄都会发现,这里并不是冬闲宁静的模样,而是处处充满了火热的氛围——走进如火如荼的有机手工面生产车间,这里迸发着产业活力;村民们言谈举止之间,燃起干事创业的热情;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开启新的篇章。
2018年,昌吉州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8240元、农村道路硬化率97%、乡村通电率100%、新农合参保率98%、全州35%的村庄绿化覆盖率30%以上、全年退出耕地120多万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流转以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有序推进……
农村美不美、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2018年以来,昌吉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开启了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一股蓬勃奋发的生机和活力,正在昌吉州千里沃野迸发。
产业兴旺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进入寒冬,气温骤降,本不是农忙的日子,但在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有机面粉、有机手工拉面、清油等生产线上的“腰站子”牌产品正在通过线上、线下源源不断地走向人们的餐桌。
2009年,在腰站子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村民集资入股成立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玉米收储和有机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服务,社员每年能拿到流转费、分红和工资3份收入。“今年收入10万元以上。”腰站子村村民王加柱想不到,种了几十年地,如今能靠流转土地加入现代农业产业实现致富梦。
一粒小麦,从地头到餐桌,形成生产、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的小麦产业链,充满生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腰站子村开启“三农”发展的崭新局面是昌吉州实施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今年,昌吉州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拉长做圆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来源于农业产业化带动,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2018年,昌吉州各类农作物总播面积766.7万亩,在全疆率先成立农产品产销、农机服务、葡萄酒、苗木花卉、小麦加工五大农业产业联盟,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规范发展合作社478家、递补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家、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预计昌吉州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4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保持在80%左右,休闲观光农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15万人,带动农牧民3.5万人就业增收。
改革创新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两年前,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五工台村村民庞江辉把家里13亩的土地,流转给了唐墩果园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也来到这里打工。去年临近年末,庞江辉算了一笔账:“我家有26亩地,经过土地确权以后,承包给唐墩果园13亩地,每亩每年700元流转费,我在这上班每月还能挣将近4000元,一年收入5万多元。”
唐墩果园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五工台村村民手里流转土地1037亩后,利用承包的土地在呼图壁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以土地经营权证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15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压力,实现了集约化经营,效益比单户经营大幅提升。
2018年,昌吉州落实“三权分置”,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完成年度任务的106.3%。随着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深入开展,昌吉州建成7个县市级、63个乡镇级产权交易平台,累计流转土地244.1万亩,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15亿元。
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八工二村过去是一个城中村,经过这两年改造,盖起4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去年9月份正式完工,全村371户村民住进了崭新的楼房。而这份红利,缘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通过出租村集体资产——中亚农资市场,八工二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把所得的收入用在村民的医疗、村里的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55岁的村民俞建萍感慨地说:“村里给我交了社保,每月还有200元补助,还住上了电梯楼房,这些福利让我感到很幸福。”
改革创新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法宝。去年,昌吉州完成昌吉市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土地及产权制度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保障农牧民收益。
生态宜居 美丽乡村建设渐入佳境
平坦的沥青村道干净整洁,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路灯、垃圾箱、健身器材、小广场设施齐全……冬日,漫步在昌吉州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上庄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冬日美景。77岁的村民何友根在村里住了50多年,他说,乡村振兴改变了昔日“脏乱差”的局面,让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2012年,玛纳斯县在全县启动“美丽凤城”行动计划,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2013年,上庄子村被确定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通过乡村环境治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打造乡村振兴的“新疆样板”。
以生态宜居引领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今年,按照《昌吉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昌吉州以“三边三化、四治理两改造”为重点,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昌吉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计建设规划(2015—2020年)》,按照“户减量、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完成了14个乡镇、97个行政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任务。
同时,积极探索改厕与农村污水治理有效衔接,推进无害化厕所配套建设力度,完成安居房配建厕所4381个,建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20个,新建大中型沼气项目3个,总容积6500立方米。
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伴随着又一年迎春的脚步,田野,凝聚着丰收的期望;乡村,正走出铿锵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