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闻喜张海云(右)与村民展示花馍。
本报记者 乔 栋摄
在河北武强,孩子们跟随马习钦体验年画制作。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来自浙江淳安枫树岭镇的村民在表演歌伴舞节目。
杨 波摄
编者的话
每到春节,从万里冰封的北疆到四季如春的南国,乡亲们举办各具特色的年俗活动欢度佳节。乡村年俗里既有记忆的传承,也有时代的体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折射着乡村文化的变迁。
大年里,看上一场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体会年的火热,贴上一张吉祥如意的年画祝福阖家美满,吃上一个妈妈做的花馍感受家的味道……年俗透着浓浓的年味儿,抚慰着返乡游子们的乡愁,展现着乡村生活的温暖。年俗文化“大餐”究竟味道如何,请您跟随我们的记者分赴三省,访寻年俗传人,探究年俗演变。
浙江淳安
上村晚 喜洋洋
本报记者 方 敏
天冷,村外池塘都结了冰。
13岁的王锦东里面套个薄T恤,外穿蓝线衣,完全不惧寒。为啥?要上村晚喽,心里热!
主妇周中云,不在家里操持,早早吃罢午饭,匆匆往外赶,年货都没买,卫生也没做。为啥?村晚开演,她要登台。
严家村,这个位于浙江杭州淳安县的江南小村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为啥?庆祝新春,县里第二届“文化礼堂我的家·我们的村晚”,这天晚上就要在村里上演。
天还没黑,文化礼堂里已经被挤得满当当。只见舞台中央,立着3块超大屏幕,通上电,绚丽的色彩一下子点亮了整个会场。“现在村里办活动声光电一个都不少,可不像以往搭个台子就开唱。”淳安县文化礼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余爱兰介绍,演村晚、看村晚,把年味年俗融进村晚,成为这几年淳安村民们过年的新风尚。
传统与现代在舞台上交汇
18点30分,村晚正式开始。
王锦东和22位小伙伴第一个登场。电声乐“志比天高”前奏刚响,会场就“燃”了起来。
台上,小伙伴们弹着半人高的吉他,夺目的大屏衬着激扬的电音;台下,观众和着节奏纵情欢唱——文化礼堂,霎时变成百人大合唱现场。
看着台上活力四射的表演,才从城里返乡的余菁感叹:“以前总觉得农村孩子见的世面不如城里孩子多,现在看来咱们村里娃的表演一点也不差。”
各乡镇的节目轮番上场,现场气氛一阵热过一阵。最让观众开心的,还是淳安非遗传统文化传承项目——淳安竹马表演。
舞台上,大幕拉开,锣鼓“哐当”一响,台下陡然安静,观众的目光全被吸引到台上。稍作停顿后,红、黄、绿、白、黑五色竹马跃上舞台。“竹马闹新春喽!”11岁的小演员徐圣涵稚嫩的一声吼,台下顿时掌声一片。看着骑竹马的小演员们俏皮的动作,台下观众连连叫好。节目指导老师周庆辉感叹:“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需要代代传承。以前想教孩子学竹马,根本凑不来人,多亏有了村晚,沉寂的传统表演才热度空前。”
自己的村晚自己办
不只是王锦东、周中云,整台村晚15个节目,导演、主持、演员、伴奏,都是各乡镇的村民挑大梁。难怪观众这样评价:“这是我们自己的村晚。”
为了支持自己村里的节目,每个村都组织了啦啦队。洋田村村民姜小塘悄悄说,他特意开了半个小时车赶过来。没找到座位,硬是过道里加了个小板凳。
热热闹闹的村晚,让村民们很感慨,“年味儿更浓了。”严家村文化员严宏新告诉记者:“自打村里办了村晚,就像块磁铁一样,把大家都吸过来了。爱表演的村民,年前老早就开始准备,村里文化队更是一有空就排练,大家都以上村晚为荣。”
余爱兰介绍:从春节前一直到元宵节,每个村都有特色活动。民俗表演、农家竞技、戏曲连唱、书画比赛、灯谜游园等,都不重样。今年春节期间,淳安县各乡镇的文艺演出、民俗节庆、文体娱乐等各类文化活动将达到1200多场,其中200多个村都有自己的村晚。
夜色渐浓,严家村文化礼堂的欢笑声又一阵阵地传来,听得出来,那欢笑声里透着浓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