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一号文件解读:提质增效,推进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2019-03-21 09:4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吴琼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共分9个部分,其中“坚持质量兴农,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两个部分都强调产业的发展。

  “调+转”,厚实农民钱袋子

  “只有产业兴,才能百业兴,推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基础、最关键的任务。当前我们重点是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向乡村产业延伸转变。”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说,今年将主要抓好四项任务:

  一是调结构,培育壮大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种足种好3200万亩以上水稻,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生产,扩大高效特色农产品规模,实施开放型农业提升行动,拓展国际市场;二是转方式,让绿色发展成为江苏农业的最大特色,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推进轮作休耕,扩大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把生态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三是促转型,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抓好“苏”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主体培育,做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四是抓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实施“农业+”融合发展行动和“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进乡村创新创业。

  “我们坚持开展农业招商,加快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全力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宿迁市委副书记宋乐伟说,宿迁聚焦产业提质,持续提升增收带动能力,打造优质稻米、生态河蟹等六大百亿级产业,全年新增生态高效农业26.1万亩,带动近10万低收入人口增收。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989个,免费开展低收入人口技能培训,带动5.9万低收入农户就业,人均年增收1.32万元。1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建成“淘宝村”,5.3万低收入人口直接参与网络经济。

  “二+三”, 壮大农村好产业

  农业作为江苏省乡村主导产业,正朝着优质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升级。仪征市马集镇属于丘陵地貌,传统种植成本较高,种水稻、小麦等收益较低。马集镇党委书记邵士翔说,通过调整发展思路,马集镇将重点放在高效农业上,发展出黑莓、瓜蒌、甜叶菊、茶叶、碧根果等特色种植项目近万亩,并推动一产接“二”连“三”。百汇园集团是当地通过招商吸引来的黑莓生产企业,将投资10亿元,打造集果蔬种植、食品加工、产品销售、商务休闲、农情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观光园区。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江苏省将发展产业链延伸、产业集聚、农业功能拓展、产城融合等不同类型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效益,将适合乡村的产业尽量留在农村。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实施好中央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建设主业强、百业兴、人气旺的农业产业强镇。强化资源配置,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搭建三产深度融合的载体平台。发展一批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聚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省级三产融合先导区,创建一批国家级先导区。

  按照“县域有特色、乡村有特品”的原则,江苏省还将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应时鲜果、食用菌、苗木花卉、名优茶叶、特色畜禽、特色水产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围绕产品有特色、产业有规模、文化有传承等发展亮点,打造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人+技”,提升农业支撑力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要围绕谁来种地、谁来兴村、谁来服务等问题,在留住人才、提升人气上下功夫,使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主力军。”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说,江苏省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一支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月14日,昆山37名新型职业农民走进南京农业大学,开始他们为期3年的大学生涯,这是昆山在全省率先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人高等学历免费教育。昆山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士表示,培育壮大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科技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翅膀。省委一号文件明确,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今年江苏省将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兴农行动,推进科技与农村、专家与农民、生产与生态三个对接,开展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农业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创新、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三项攻关,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衔接,我省还将组织科技专家驻村驻点,共建科技示范基地、示范镇村,打造特色产业联盟,实现全省农业县(市、区)都有一家稳定的农业教学科研支持单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