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文(左)了解民宿经营情况。
易文文骑着“电驴”走家串户。
易文文(右)了解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情况。
易文文(左)和第一书记(中)走访脱贫户。
西溪南村村容村貌。
人物档案 易文文,女,1996年1月出生,2018年12月入党,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徽省2020年度选调生,现任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党委书记助理。
25岁的选调生易文文是幸福的,从校门走上社会,就有3位“师傅”领着跑,一位是即将离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吴永杰,一位是村党委书记刘秋发,一位是镇党委委员李玲。
易文文到村任职才半年多,她的三位“师傅“就分别“点题”,共同为她铺就成长轨道。
第一书记希望她——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西溪南村有1200年历史,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目前,村集体固定资产达2000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超过800万元。去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7万元。即将卸任的第一书记吴永杰考虑,让易文文多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6月初,镇里明确,驻村工作队离开后,由易文文接手驻村工作队的活,她也成了村里的乡村振兴专干。为此,她压力山大,晚上睡不着觉时,就到河边走走,思考对策。
在吴永杰的帮助下,易文文已摸清了村集体的产业“家底”:第一类是闲置厂房租赁、发包或入股,第二类是农贸市场、保鲜冻库等租赁或承包,第三类是为旅游公司和物业公司开展配套服务,第四类是特色种养项目开发。
“一说起村里的项目,吴书记就眉飞色舞。”易文文说,这些天“师傅”一直叮嘱她,眼下要跟踪2个项目:摆渡车租赁和红色讲堂,要协助村干部落实好。在易文文看来,吴永杰是她的引路人,“我是学考古的,一开始哪里懂什么项目,跟着他边听边看边学边干,学经济,学农业,甚至学人情练达,学如何说话。他乐意教,不吝啬。”
【易文文驻村笔记】
从前些年集体经济项目来看,一定要强化可操作性。村里本打算做一个果树采摘园,地都选好了,因无人接手而作罢。另有56亩地,起先打算做花海,一打听,每年维护费要20万元,成本太高就放弃了。将土地纯粹租给老板经营,赚头也不大,700亩水稻、100亩石斛,承包费一年才2.1万元。比较下来,还是和企业共同投资、村里以土地入股收益最大。最近,村里利用乡村振兴部分项目经费,收购了6栋古民居,打算引进企业共同经营,预计每年会带来26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村书记希望她——
探索乡村治理之道
村党委书记刘秋发是本村人,他教会了易文文不少服务村民的“独门秘诀”。
在城市长大的易文文,刚下基层时,对农村没什么感觉,也谈不上感情。1月19日到村后,随刘秋发入户走访了100来户,让易文文渐渐爱上了西溪南村的晨昏,也爱上了这里的村民。
西溪南村芝葟组的洪荣华是易文文负责对接的4户脱贫户之一。有一天,老人的电视机收不到信号,她和村里商量,协调镇电信公司人员第一时间给解决了。“电视放不出来,也归村干部管,这件小事让我第一次领悟到,什么叫群众利益无小事。”
和村民的感情是走出来的。易文文的走访日记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同事到一位独居老奶奶家走访,老人觉得村干部对自己太好了,就从一个黑乎乎的铁盒子里掏出一块糖递过来,同事剥开糖纸,发现里面有个小虫子,就一咬牙,连糖带虫子吃掉了。易文文说:“这个真实的举动,既见干部的实诚,也见干群的情深。”
刘秋发对易文文的成长看在眼里。他说,小易心态好,适应能力强,写作功底好,西溪南村“乡村振兴示范实施方案50条”,都是她协助第一书记起草的。“现在,她对乡村治理有一些好的想法,我建议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易文文驻村笔记】
作为乡村振兴“专干”,定位是“干”。要注重“干”的方式方法,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干”,不能“蛮干”,需要不断提升能力水平,通过学习,提升潜能,服务农村,致富农户。
镇党委委员希望她——
打通民宿产业“卡点”
7月17日,西溪南村举办了第二届“徽州市集”,60多个摊位,煞是热闹。摊主有本地的,也有从杭州、福州、合肥等地来的,两天下来,整个市集销售了30多万元的非遗、土产、文创产品。易文文照看的3个村集体的摊位,卖了5000多元。“钱赚得虽不多,但打出了名气,长远看会拉动旅游。”西溪南镇党委委员李玲说。
李玲也是位90后,经常来西溪南村。易文文刚到村时,李玲就看上了她的伶俐,带着易文文跑遍了全村的民宿。现在村民们养的狗都跟她俩熟悉了,见到她们就摇头摆尾。
西溪南村明清古建筑众多,还拥有保存完好的湿地枫杨林、风景如画的丰乐河,以及古代徽州水利工程遗存,乡村旅游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村里有几十家民宿,一种是村民自家房子改造的,称为“原宿”,一种是客商租赁村民老房子改建的精品民宿,房价很贵。
半年跑下来,易文文看出了村里民宿产业发展的一些“卡点”。比如,前些年,保存较完好的明清民宅被外地客商长租,用于发展高端民宿,合同一签好多年,租金也不是很高,生意好是好,可惜收益村集体和村民沾不上边。“我一直在想补救办法,达到集体、村民、投资者、游客四方共赢。”
【易文文驻村笔记】
村里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须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首先要有创意亮点,切忌千篇一律,通过挖掘村庄内涵与文化,打造以古为底蕴,兼具现代感、舒适感的载体,“徽州市集”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其次是善于留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完善配套设施。再次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把村民的亲切、纯朴、自豪、幸福传递给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