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但是怎么才能真正让贫困地区老百姓增加收入脱离贫困走向富裕?山西省人社厅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和决心,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大力做好定点包村帮扶工作外,从全省范围着眼,从百姓实际需求出发,全力推进培训就业扶贫、社会保险扶贫、人事人才扶贫工作。
培训就业扶贫,让村民端上了技术饭碗
晋城市沁水县大部分乡镇属于农业村,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外出打工只能选择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苦力活,工作辛苦不说收入还不高。但是,从2018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开始,那些通过技能培训,拿到合格证的村民们实现了从“卖苦力打工”到“凭技能吃饭”的内生性转变,选择的岗位多了,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
国家级贫困县运城市平陆县通过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了“平陆电建工”“平陆足部修护师”“平陆家政”等特色劳务品牌,让许许多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广州、深圳就业。据平陆县人社局的统计,“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开始以来,全县累计开展培训11523人,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768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1684人),累计组织农民转移农村劳动力5797人,其中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1052人。
“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是山西省政府2018年“六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山西省人社厅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预期,山西将从就业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安排10亿元左右用于100万人的培训。截至2018年10月底,山西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已累计培训100.26万人,不仅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而且20万培训合格持证者实现了就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为了确保培训实效,2018年该省就明确,培训机构的选择由人社、财政等部门认定改为公开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在全省范围内择优确定。同时,上线运行全省培训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对所有培训对象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对所有培训机构实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并定期进行现场抽查。
在培训对象、内容、地点、方式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只要有培训意愿的农村贫困劳动力,至少确保接受一次免费培训。培训方式也由过去的“送餐制”变为“点餐制”,尽可能满足劳动者培训意愿。培训地点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而是走进村里,走进田间地头。同时,给予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期间食宿、交通补助。培训机构补贴政策,由过去按职业(工种)分类改为按培训时间确定补贴标准,制定一次性就业补助、社保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就业奖励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培训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
精准培训的目的就是就业。各地积极选树特色劳务品牌,通过品牌培训、品牌服务,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积极与培训机构对接,按照市场用工需求,针对性开展岗位信息征集发布工作,通过网上招聘、现场招聘、成建制对接等方式,帮助培训学员尽快就业。同时,积极加强与豫陕蒙、京津冀周边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推进就业。目前,全省各地培育选树的劳务品牌有63个。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沁县月嫂、襄汾晋襄酥、浮山厨师、榆社古建、五台瓦工、临县的哥、陵川叉车、平陆电建等品牌已成为就业扶贫的主力军。
社保扶贫,让困难人口生活有了保障
“三保险、三救助”医疗保障帮扶政策,是山西省为了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专门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推出的政策。医保目录内住院费用实行“136”控制机制,医保目录外费用报销85%,通过综合保障将住院总费用平均报销比例提高到90%。同时,全面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医保业务,用“医保”撬动“商保”,省、市、县三级定点医院基本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保”一站式结算。截至2018年9月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医保帮扶政策54.86万人次,平均保障比例达到90%以上,有效破解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和“支出型贫困”难题。
全面落实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政策。市、县政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最低档次基本养老保险费,省、县政府为其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主动作为,使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的生活。
人事人才扶贫,让基层人才有了动力
因为环境、地域、工作局限,基层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极其困难,如何让基层招到人,留住人?山西省人社厅积极出台政策,使基层人才心有所安。
完善基层一线人才评价机制,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适当放宽科研、论文、奖项、荣誉、学历等条件;对长期从事教育、医疗卫生、农技推广服务等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单独制定评价标准,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评价方式。
将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国省定贫困县纳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范围,招聘对象年龄放宽、学历放宽、专业放宽;允许拿出一定数量岗位面向本地或周边县市户籍人员招聘。同时改进招聘方式,招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人员,以及脱贫攻坚急需紧缺人才,可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适当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岗位晋升、职称评审等向县乡(镇)事业单位倾斜。2018年,全省58个贫困县事业单位计划公开招聘4076人,同比增长近60%。
公务员招录采取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合理确定开考比例、单独划定笔试合格线、定向招录本县户籍人员等措施,率先在国家确定的21个集中连片特困县试点,实现了58个贫困县“全覆盖”, 改善了艰苦贫困县区公务员队伍结构。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促进各类人才“上山下乡”。2018年5月26日,与省卫计委联合组织了“山西省2018年县级医疗集团人才招聘大会”,全省119个县级医疗集团提供了6000余个岗位,吸引省内外高校3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应聘,58个贫困县达成意向近6000人次,现场签约1006人。
“三支一扶”计划向深度贫困县倾斜。在选派名额、招募岗位、补助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对10个深度贫困县给予政策倾斜,2018年为每个深度贫困县保障15个“三支一扶”招募名额,平均每个县比2017年增加5个。
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对艰苦偏远乡镇由当地政府再实行差异化倾斜;提高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工资待遇,见习期、试用期间执行转正定级工资标准,转正定级时级别工资档次、薪级高定一档,在一、二类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高定两档;提高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惠及44个县、3万名干部职工,让基层人才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看到了工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