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河社区全貌。
蔬菜种植户笑容写在脸上。
走进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车河社区,听干部群众讲述发展的故事,颇有些“传奇”。昔日的深山穷村,打造了脱贫攻坚的特色品牌,迈出了乡村振兴的铿锵脚步。
2020年,车河社区收获了“全国文明村”的奖牌;2021年,社区“当家人”王春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贫困山村,探路“有机种植”
车河社区的变化有多大,老百姓的感受最深。清晨,坐在自家沙发上做着针线活的村民张玉梅,对记者说的一番话,表达了全体村民的心声,“村前的山是自己攀爬了一辈子的大山,门前的地也是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地,干的活依然是过去的农家活,可现在的日子,却是以前想也想不到的。”
车河社区由原上车河村和下车河村合并而来,位于曾经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长期以来,村民靠山谷种地、山上采药为生。因为贫穷娶不上媳妇,一些年轻人不得不把户口迁走。2014年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77人,贫困发生率超过30%。“除了地盘大,啥也没有,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辉煌。1997年,王春上任后,带领党员群众打响了向贫穷宣战的“第一仗”——绿化荒山。一开始,村集体没钱买树苗,王春就发动村民到路边剪树枝回来插。现在,2万多亩荒山石坡种上了松树、侧柏以及苹果、核桃等果树。
2013年,灵丘县转型绿色发展,取缔非法矿企100多家,将有机农业确定为主导产业,车河社区以80%的绿化覆盖率为底气,顺利成为有机农业试点村。凭借 “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转型综改项目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等政策加持,车河社区对27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新路。
车河社区整体改造、发展有机农业,付出了多大代价?王春说,“从2014年开始,我们每天派出大卡车出去拉土,风雨无阻拉了3年,才在荒山石坡上‘造’出千余亩有机田。”试点村试出了样子,专家、教授来了,大学生也回来了,他们和村民一起躬身在山沟沟里干活。天蓝、水碧、村子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寻觅乡愁,今年五一期间,车河社区迎来了数万名游客,客人离开时,总不忘在汽车后备箱里塞满有机杂粮、鸡蛋、蜂蜜等农产品。
“从前,光秃秃的山上破烂的房,穷苦的人儿走外乡;如今,沟里的乌鸡,山上的羊,滩里的有机蔬菜响当当。”这句顺口溜诠释了车河的昨天和今天。如今,村民们已从过去人畜混居的旧窑洞搬进了新楼房,一楼自己住,二楼开客栈,他们高兴地说:“新房子能下蛋!”
2015年,车河社区摘掉了贫困帽,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1万元,是2013年的9倍。车河社区有机种植的辐射圈也越来越大,不仅在红石塄乡铺开,更成为灵丘县的一张新名片。今年秋天,灵丘将举办第八届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论坛以“车河”冠名,足见车河社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示范价值和样本意义。
发力改革,登上“国际讲堂”
车河社区的变迁,产业转型是“表”,发力改革才是“里”。
2013年,脱贫攻坚吹响了“精准扶贫”集结号。为了向改革要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社区党支部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资源全流转、村民全入社、三资全入股、收益全保障” 为核心,谋划有机农业、乡村旅游、三产融合等转型发展路径。
为保障农户利益,社区党支部引导村民先将1100多亩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给村社合一的“道自然”有机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社区与帮扶企业共同组建的有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开发公司不但支付社员土地流转金,还拿出30%的盈利给合作社分红。这样村民既有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还有盈利分红。村集体也可获得集体耕地、山林资源承包款以及旅游分红等,去年几项收入加起来超过20万元。
车河社区的乡村旅游也步入了快车道。总投资额1000万元的“梦幽谷”景区已正式运营,去年盈利60多万元。眼下,亲水鱼庄、康养中心、听溪谷等项目正加速推进。今年,村里的各类企业吸纳80多位本地村民就业,就连上了年纪的老人,只要身体允许,都能找到适宜的岗位。20多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演绎“凤还巢”,回到村里创业。村民马小女和丈夫曹平原过去在大山深处放羊,终年不下山。现在马小女在开发公司餐厅当服务员,每月收入3000多元。曹平原是村里企业的带班班长,每月工资近4000元。
4月底,由党支部牵头,车河社区合作社与本乡另外两家合作社共同组建联合社,发挥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在太行山深处打造一条富民产业链。
车河社区具有自身特色的逆袭之路,引发外界更多关注。有机农业扶贫模式作为案例之一,登上了2018年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并入选世界银行“中外减贫案例库”。最近,车河社区的秀丽景色、村民扬眉吐气的影像,还出现在意大利罗马的展厅里。
采访手记 >>>
梳理车河社区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他们的理念、做法,既有本土的特殊性,更有可供借鉴的普惠性。
采访中,不少村民跟记者说了同样一件事:就在村民搬进楼房时,社区“当家人”王春的大儿子却没有分到房子,至今仍住集装箱。“有这样的带头人,我们放心。”村民的这句肺腑之言,道出了乡村发展的真谛: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班子,对一个村庄的发展至关重要。头雁振翅众雁飞,有了好的带头人,才能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才能做到一呼百应。
摒弃一味要钱要物要项目的惰性思维,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激活内生动力,是车河社区发展的另一可贵之处。着眼于补齐村庄发展的各种要素,他们把高校科研机构“聪明的脑袋”借过来,引进企业打造市场主体,唤醒沉睡的农业资源,探索收益分配新模式,在企业、集体、村民之间建立了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实现了共赢共享。实践证明,向改革要动力,靠创新促发展,才是攻坚克难的优选法则。
还有,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规划不放松。车河社区的发展规划是中国农业大学帮助做的,党支部对照规划,苦干8年,坚持走“有机”这条特色之路,才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在贫瘠的山地上种上了“致富果”,蹚出了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