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利与丈夫在大棚里检查蘑菇在低温下的生长情况
黄晓利在蘑菇大棚旁搭工棚为家
黄晓利与家人在工棚里吃着“猪肉炖粉条”,度过自己28岁的生日。
贴春联黄晓利为帮扶对象莫怀学的新家贴春联,背后就是其简陋的老宅。
■她是潼南第一位大学生村官“扶贫”创业者
■她取消婚礼筹15万元种蘑菇、与丈夫“安家”工棚
■她主动与贫困户“捆绑”求发展,签下13年协议
“门迎富贵平安福,家发如意兴旺财!”1月16日上午,重庆潼南玉溪镇五通村60多岁的贫困户莫怀学和患肝癌的妻子,看着大学生村官黄晓利给他们新家送来的春联,脸上露出笑容,连声对站在凳子上张贴横批“新春大吉”黄晓利说:“娃娃,感谢了,我们全家一定把生活张罗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黄晓利是潼南回龙村的一名副支书,而莫怀学老人却是黄晓利去年到五通村创业帮扶的一家深度贫困户,老伴患肝癌多年,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线下。去年他把1.9亩土地流转给黄晓利做蘑菇种植,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莫怀学年分红可达6300元。老人说:“一年的收入比原来高出2倍还多!”
她的创业 取消婚礼,筹15万资金种蘑菇扶贫
潼南玉溪五通村地处“玉(玉溪)—桂(桂林)”公路沿线,自然环境虽然优美,但贫困的帽子却戴了多年。2015年,黄晓利响应区里精准扶贫的号召,从回龙村主动申请到五通村,采用与贫困户签约,吸收贫困户以土地折资入股、保底分红模式,成为潼南第一位大学生村官“扶贫”创业者。
外表文静,书卷气浓重的黄晓利今年28岁。她为何选择回农村创业?黄晓利说:“我出生在潼南,生活在潼南,我就是农民的女儿,我想参与这片土地的建设,带给这片熟悉的土地一些美好的改变”。
黄晓利把创业项目确定为蔬菜种植,经过调查,最后选择了市场需求量大,收获期较短,回笼资金较快,且种植技术易掌握的双孢菇种植。启动资金从哪来?黄晓利咬了咬牙,与丈夫商量,取消了准备于去年10月举办的婚礼,把办婚礼的5万元拿出来,并从亲朋好友处借了10万,作为创业启动资金。
“先干起来再说,乡亲们都盼着呢!”就这样,她耐心地说服双方父母,硬是没举行婚礼,于去年9月,成功地把6座高标准双孢菇大棚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