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就像一位邻家长者,和蔼可亲,让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分外亲切。”2月19日,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大学生村官孔永辉和村民们一道,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当天上午9时37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演播室,通过视频与赤溪村村民进行了交流。
“一看到总书记,乡亲们就异口同声地向总书记问好。”孔永辉介绍说,连线现场他就站在村书记杜家住的左后方,“能够亲耳聆听总书记的问候和殷切希望,格外兴奋。” 虽然时间过去几天了,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孔永辉心中依然难以平静,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孔永辉告诉记者,赤溪村有“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习近平任宁德地委书记时,高度重视这里的扶贫工作。去年1月,他曾对赤溪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这次,他又将特别的牵挂和温暖送给了乡亲们。
连线现场,村书记杜家住首先向总书记汇报了村里的情况。他说:“现在赤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49元。您当年倡导保护下来的绿水青山,如今真正变成了老百姓致富的‘银行’,全村的贫困率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92%下降到现在的1%。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完全消除贫困,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请总书记放心!”听了杜家住的汇报,总书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深情叮嘱保护好绿水青山,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路子。
9时47分,与总书记的视频连线结束。但是,参加连线的村民没有一个舍得离开,大家回味着、交谈着、憧憬着,沉浸在和总书记“面对面”的喜悦中——
村民沈华平搓着双手说:“拍手太用力了,直到结束后才发觉手都酸了。”
“总书记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心赤溪的发展,我感到非常的激动与荣幸!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将赤溪村建设得更加美好!”民兵营长钟而钊说。
“眼下,村里正在统一翻建旧居,过几个月我们就会全部住上3层楼的新房。”70岁的村民李先如说,“咱们得感谢总书记,感谢党的扶贫政策。”
村妇女主任钟丽眉开心地说,赤溪村的发展变化,与总书记的关心、鼓励分不开。2003年,她从霞浦嫁到当年贫穷的赤溪,每次回娘家,都觉得心里发虚,而现在,“越来越为赤溪感到自豪,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特别是团结带领女同胞,跟上赤溪加快发展的步伐,为赤溪全面消除贫困作出自己的贡献。”
与乡亲们一道分享感动的还有退休干部王绍据。32年前,作为基层通讯员的他给人民日报编辑部写信,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引起全国关注。在连线现场,他激动地对总书记说:“今天能够在视频里与您见面,心情特别激动。回想起您在宁德工作的日日夜夜,我们大家记忆犹新,情景历历在目。乡亲们热切盼望您回宁德走走,到赤溪看看。”
“半年多来,我见证了赤溪村的快速发展。”作为大学生村官,孔永辉为能够在“扶贫第一村”工作感到特别幸运。2015年7月,他从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毕业后,被选派到赤溪村任主任助理,主要负责村民来访接待,帮助村民申报危房改造、自然灾害补助和贫困户建档立卡等工作。孔永辉表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既是座右铭,更是励志书。“我将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脱贫攻坚奉献青春、贡献智慧,在生态富民道路上迈开铿锵脚步。”
“下一步在哪些方面发力呢?”对于记者抛出的问题,孔永辉脱口说出了答案。“利用知识信息特长,在网络信息化建设基础上,铺设‘生态赤溪’微信平台,实现全村乃至周边景区的智能化管理,将所有旅游企业、农家乐、民宿、特产店整体打包宣传、运营和管理,并吸引社会资本,开发旅游产业。”